惠泰医疗董事戴振华:提升投资者回报,要做好利益平衡不轻易稀释股份

腾讯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5日下午,由兴证全球基金、腾讯新闻和财联社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海外场),在巴菲特故乡奥马哈举行。此次峰会以“投资·潜能”为主题,为国内外企业领袖、投资人、学界精英等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探讨长期投资的理念与方法。
在圆桌讨论环节,惠泰医疗董事、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戴振华分享了对医疗器械行业在老龄化时代的机遇的看法。他认为,未来医疗器械的机会在于全球化,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医疗的需求增加,要满足未来的需求,就需要将医疗服务系统化和平台整合化。他还建议通过中国完善的产业链,把医疗器械的性能和成本做到极致,这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上市公司如何提升投资者的回报?对此,戴振华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精力放在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要保证企业的盈利;第二就是要和投资者坦诚相待,相互信任,鼓励长线持有;第三是要做好股东、实控人及管理者的利益平衡,投资者购买股票后的股份比例不能轻易被稀释。
图片
图为惠泰医疗董事、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 戴振华
以下为对话全文:
刘鹏:戴总跟朱总所在的领域有所不同,惠泰医疗的主要产品是针对心血管相关的疾病,跟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紧密的,您在日常过程中是否感受到老龄化相关的变化?医疗健康产业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戴振华:惠泰医疗主要是做心血管领域的器械,包括电生理。所以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老龄化的比例扩大之后,我们所在领域的手术量每年的增长比例都较高。冠脉可能是由于去年疫情刚过,很多的病积累到2023年年初开始治疗,PCI手术增长达到26%,正常情况下也是有15%左右。电生理本来就是高速发展的领域,年增速在20%左右,从长周期来看,保持15%到20%的行业年增长率已经不多了,所以说这个老龄化我们是能感受到的。
关于机会,跟刚才朱总讲的肿瘤科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什么这么讲?咱们做业务的都知道,市场都会算一个市场容量,一般是基数×渗透率×市场份额,就可以算出企业未来的空间有多大。心血管领域这个市场的容量,第一个是基数,我们先说中国,先不说世界,刚才讲了65岁以上有2亿人,其实中国的60后是2.17个亿,70后也是2个多亿,80后也是2个亿多,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各位的是几个现状,中国的60后、70后、80后,我觉得是目前中国社会上最重要的中坚力量。
这个中坚力量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他们享受了我们改革开放的红利,不管是他们的职业、收入,还是房地产的红利、股票的红利、投资的红利,他们都享受到了。
第二,他们也是最传统的中国的人口。至于说90后、00后是不是传统?我感觉跟我们60后到80后已经不一样了。这是人口方面的情况。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基数会很快地进入到一个庞大的基数。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渗透率。大家可能知道冠脉领域中国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这么低?我觉得中国接下来有几个因素会改变这个渗透率,会大大提升。有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我们国家一直在做带量,所以说带量之后一个是费用下来了,第二个是60后、70后逐步进入老年,他们本身是有钱的,随着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渗透率会大幅提升。
第三点,就是进口替代的机会,国内的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就意味着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提升。综述以上三点,未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刘鹏:悲观者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乐观者是一直前行的。想再请教戴总,我们想知道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在经历了过去的学习、追赶后,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戴振华: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我是比较客观。这个一定要看得全面。从宏观上来看,包括惠泰在内,我们的观点是抓三点:
第一点还是要牢牢地抓住全球化。不管这个形势怎么变。全球化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市场,市场一定要瞄准全球。瞄准全球之后,不管全球贸易怎么变化,如果说全球的治理相对比较和谐一点,比较柔软一点,这是好事。如果不好的话,我觉得也不怕,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所以这个乐观来自于这个地方。第二层意思,为人类负责,也是为市场负责。你的产品在全球有立足之地,你必须拥有能代表全球化的技术。所以第一点是全球化,不管怎么变化,全球化是第一位的。
第二位,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每个企业的产品要从两个维度深入,一个是横向,一个是纵向,或者叫系统化和整合化。
比如一个电生理或者是冠脉手术,从诊断、治疗到康复,这是一条龙服务,如果你的产品能覆盖以上全部领域,未来这个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市场已经发生了激烈的变化,未来一个企业凭一个产品或者一个系列的狭小领域产品做起来已经很难,所以未来创业也将越来越难。这里面就是产品要系统化的要求。
第二点就是要有整合能力。未来的医院里面,比如一个导管室,你要通过数字化把导管室里面的耗材也好、设备也好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平台,科室与科室之间也形成一个数字化的串联,我觉得这个未来也将是核心竞争力。这两点如果做好了,医疗器械也是可以成为我们现在所谓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的发展大家可以想象,现在房地产的变化很明显,房地产在十几年以前就提出来多少比例要建保障房,这个没错,适应了当初的情况。但是房地产经过过去10年的发展之后,供需情况发生了逆转,未来主要的需求是改善型需求了,因为供应足够多。所以说这个时候政策就应该是多造高品质的房地产。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医疗市场,一方面咱们国家要对老百姓有个基本需求的保障,这肯定是要的,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方面都要做好。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矛盾,老百姓是有钱的,朱总说很多病人自己掏个5万、10万的很多,其实5万、10万就可以在心血管里面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了。这方面的市场怎么来满足?所以这一块未来在系统化方面是要走上来的。如果中国这方面没有发展起来,市场的中高端需求没有被满足,很多病人可能就跑到国外去治理,这个就划不来了。所以这是我回答的第二点,产品要向系统化和整合平台的方向去演进。
第三点就是中国还是有工程师红利和完整的产业链,所以医疗器械的性能、成本一定要做到极致,在中国是做得到的。我觉得未来医疗器械的机会在于,第一个是全球化,第二个是把它做成一个新质生产力,满足未来的需求,就是系统化和平台整合化。第三点是把性能和成本做到极致,未来怎么变,都不会改变你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的建议。
刘鹏:目前国内投资者越来越重视投资者的回报,请问戴总所在的公司在提升投资者回报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戴振华:我们公司这方面一开始也跌过跟头,上市第一年的时候股价冲到460元,后来下跌破150,这个也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后来我们公司也在痛定思痛反思这个事情,后来得出的结论是三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心就是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盈利。第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和投资者坦诚相待。我接触过两个机构投资者,大开大合的那种,持仓很快上来,走的时候一股不留。后来我跟投资者见面就谈了,我说我们希望你们高抛低吸的,不要追涨杀跌,后来我就讲公司的价值观、文化等,我们未来的增长是什么,讲得很透,而且我们连续每个季度也是兑现了。
所以有些机构投资者他们是喜欢追涨杀跌的,做一把短线,赢个快钱,确实存在。但是也有的投资者崇尚价值投资,他是赚企业盈利的钱,那我们就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公司同时了解投资者,这样大家有个相互的信心在这里。从那个时候开始惠泰的股价就开始稳步发展,波动就比较小了。这是第一个基本点,就是相互信任,鼓励长线持有。
第二个基本点,就是做好股东、实控人及管理者的利益平衡。第一个是股东,就是所谓的投资者,第二个是实控人,第三个是管理者。这三者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股东的利益很简单,股东就是关注其持仓的市值,市值就是PE×盈利×持仓的持股比例,其实你做好这三点就是保护了投资者。
首先要保证一个合适的PE,我觉得PE来自于你的核心竞争力,你的行业,你的增长,你未来5到10年的增长。
第二个是要解决盈利问题,就是要增收节支。另外,如果公司管理层没有股份(或股份激励),他就追求薪酬、高薪。惠泰的管理层,我们追求一个中等的薪酬和一个变动的股权激励,这样就能确保稳步盈利。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投资者购买股票后的股份比例不能轻易被稀释。譬如我买了1%,过了两年由于增发或可转债等原因就变成0.8%,你虽然市值上去了,但是对应持股的市值还有可能下降了,这个也是不合适的。那怎么办?我们对融资很慎重,当企业有钱的时候没必要融资,我们对股份是很珍惜的。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分红,我们累计是30%左右,不会全部分掉,我觉得就应该留着发展,如果企业没有发展了未来就没有高分红。
另外一个是,我们在股价低迷的时候我们管理层是增资了,而且我们又回购了。我觉得回购确实是保护投资者很重要的一点,不管回购的股份是拿来注销的还是拿来做股权激励的,对投资者是很大的保护。股权激励未来对管理层核心来讲是一定要的,如果你不做股权回购,未来股权激励就一定会扩大股本。所以回购之后,你注销也好,还是用来股权激励也好,就相对的保持了不稀释或少稀释现有股东的股份比例,这点我们也是做得不错。
所以总的来讲我们做了这三大点,股价也越来越稳健,企业也越做越好,和投资者坦诚相待,让大家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关于实控人,我相信实控人有两大诉求,第一点就是你的事业要越做越旺,你的事业包括你的社会层面的事业和企业层面的事业;第二点就是也要让实控人有机会套现一部分或者通过分红等增加收入来改善生活,这个需要和投资者做好充分沟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