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湖南一美术教师用5000片甲片复原甲胄

通讯员 刘文 易思源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朱蓉
身披铠甲,狮头面具遮面,双臂拉弓满弦,眼神凌厉……近日,在湖南邵阳市第四中学校园内,该校美术老师谭舟洲“变身”战士,向同学们展示中国传统甲胄。这场活动中,学生们仿佛跨越时空,跟古代征战沙场的战士进行隔空对话,课本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了具体的画面。
图片
5月5日,记者联系这位热爱手工的老师谭舟洲了解到,他除了是一名美术老师,还拥有另一重身份——中国甲胄设计师。
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了
甲胄,身披为甲,头戴为胄,是冷兵器时代将士的重要防护性兵器。谭舟洲与甲胄的缘分,起源于幼年时期。“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里面的英雄都有身穿戎装的图像,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甲胄的形象,当时就觉得非常酷。”彼时,复原“甲胄”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遇,谭舟洲接触到了全甲格斗(属于格斗运动的一种),其“暴力美学”和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加深了他对中国甲胄的喜爱。当看到韩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的甲胄时,这令谭舟洲内心隐隐作痛。
“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而不是拱手相让。”谭舟洲有了投身于甲胄复原的想法。
图片
在深入了解甲胄的过程中,谭舟洲查阅了上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在史料、书籍与画卷上,他学习和了解到不同朝代盔甲的风格和样式。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谭舟洲又前往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想一睹甲胄真容。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时期古代律法明令禁止甲胄随葬和禁止私人持有,大部分博物馆里,都没有成套的甲胄实物,只剩许多残片。
这并没有打击谭舟洲的积极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想要设计复原一副甲胄的心愿。经过一年多的自学与沉淀,他对每个朝代的甲胄如数家珍,“中国甲胄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皮甲与青铜胄,铁甲盛行期,最后是布面甲时代。”
中国版“钢铁侠”,用5000片甲片复原甲胄
甲胄的制作流程繁杂,有设计、打版、开模、绘制、剪裁、组装、缝合等步骤,一件完整的甲胄由头盔、面甲、前后身甲、肩甲、捍腰、裙甲等十多样部件组成,根据款式和工艺的不同,一套甲胄的制作周期快则一至两个月,慢则半年至一年。
2021年,谭舟洲开始动手做第一套甲胄。大学时,谭舟洲学的西洋画艺术专业,这为他复原和设计甲胄图纸提供了助力,但复原更考验的是动手能力。为此,他又特意去学了裁剪布艺和缝制皮革等多种技艺。
谭舟洲告诉记者,至今制作最难也是最满意的一套甲胄,是根据明代《出警入跸图》的名场面,还原了一套游牧风格的甲胄,整套通过5000片甲片层层叠加,横排、纵连铆接而成,缝制皮料作为内衬,通过革带相连,重量可达25至30公斤,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才制作完成。
“每一套甲胄制作之前,都需要翻看大量的照片、影像才能确认一些数据,有时做到一半,发现甲片之间连接错误,再拆掉重做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谭舟洲完成了上百件甲胄,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清代,想让大家看到中国历代武备的发展。
致力传播好中国传统文化
近几年,为了推广武备文化,谭舟洲开始穿戴自己制作的甲胄,亮相在大众视野中,并在网上开设了个人账号,拍摄分享一些甲胄视频,全网点赞量高达120余万。
在一期以“唐宋元明清”甲胄为主题的系列视频中,除了铠甲和头盔和铠甲,就连佩戴的刀剑、弓弩、发型也十分讲究,尽可能准确还原每一个细节。为此,谭舟洲还特意留了几个月的长发。
在网络上的活跃,谭舟洲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成立了邵阳市宝庆卫传统武备研究会。研究会拥有弓箭、盾牌、铠甲等武器和装备的复原陈列和制作工坊,发展至今已有70人规模。
图片
不仅好看也要实用,这是谭舟洲追求的目标,“在冷兵器时代,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好比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
看到网友评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太帅了!”此时,谭舟洲感觉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谭舟洲告诉记者,希望开一场能展示五千年来中华服饰演变的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以甲胄为代表的中国武备文化,并为此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