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有300年历史的苏家坨立夏宴再开席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海淀区苏家坨镇再度开展立夏习俗活动。
这一习俗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300余年,自2009年起,立夏习俗活动已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连续举办了16年,成为北京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之一。如今,苏家坨立夏宴再度开席,既有老传统,也有新花样。
图片
在苏家坨镇梁家园村文化活动中心,身穿节日盛装的腰鼓队演员们分列两旁,用欢快的鼓点欢迎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和游客。广场上,十几位居民穿着围裙,戴着套袖、帽子、口罩,围着三口直径1米左右的大铁锅忙碌着,锅里的立夏粥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空气中飘来阵阵粥香。在文化活动中心室内的厨房里,还有五口同样的大锅,同步熬煮着立夏粥,香气四溢。据熬粥的师傅介绍,立夏粥里有玉米、薏米、红豆、绿豆、花生、核桃、莲子等十几种粮食和坚果,天不亮就开始支锅熬粥,一锅粥要熬一个多小时。数百名村民与游客围着27张桌子坐下,一边品尝着香浓的立夏粥,一边聊着家常,互相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
图片
随着鼓点和锣声响起,各个民俗表演方阵踏着节奏,轮番上阵。整齐划一的太平鼓,用激昂的节奏展示人民驱走邪祟、迎接太平的美好祝愿;南安河武松打店棍会在腾挪闪转中展现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花钹大鼓以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坚定步伐……每个节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演员们携带的道具也为表演增色不少,尤其是扑蝴蝶方阵的道具蝴蝶,随着演员的舞步轻轻振翅,栩栩如生。周围不少市民拿着手机相机记录精彩瞬间。室内同样也有精彩表演,来自各个村居的表演队带来了歌曲、舞蹈、川剧、乐器演奏、变戏法等节目,引来掌声笑声不断。
图片
为了整合优化文农资源,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体验项目。弗莱农庄的蔬菜、水果品相诱人,汁多味美;残障人士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吸引了好多小朋友驻足欣赏、把玩;在立夏习俗项目体验区,村民和游客可以现场体验缝制疰夏袋,墙上挂满了镇域内小学生画好的立夏蛋,为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增加了一丝童趣。
图片
“苏家坨地区‘食粥度立夏’的习俗,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是苏家坨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苏家坨镇副镇长果云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凝聚作用越来越突出,苏家坨镇立夏习俗活动作为苏家坨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苏家坨地区立夏习俗被列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去年,苏家坨立夏习俗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自2009年起,立夏习俗活动已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连续举办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