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荣誉

原标题:正确看待荣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我国空气动力专家俞鸿儒先生,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在1998年他领导建成国际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的基础上,2012年5月又建成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成为当时国际上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当JF-12风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俞鸿儒却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一位。记者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语气平淡地说:“荣誉对我来说没有用了,年轻人没有这个不好开展工作,他有用,做完有成就、有威信,工作就好做了,等他们老了再交给年轻人。”
俞鸿儒院士说荣誉对自己“没有用了”,显然是他的自谦之词。荣誉作为国家、组织或团体对人们取得事业成就的肯定和褒奖,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是“没有用的”,即使年龄再大、获奖再多,也依然是一个人精神和物质成就的崇高象征。然而,从俞鸿儒院士平淡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对名利确实看得很淡。在他看来,党和人民的事业高于一切,只要能够建成世界一流风洞,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就是他的人生价值,其他包括荣誉、地位在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都无须刻意索求。相比之下,少数人为了获得一定的荣誉和地位,常常与人争得不可开交,甚至不惜抛弃职业操守、挑战学术道德底线,弄虚作假,欺世盗名,遭到社会的唾弃和大众的谴责。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中国曾经落后这么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追赶上的。你们好好干,干好了也许你们的学生可能有成就,不能让人家这么欺负咱们。”俞鸿儒回忆恩师郭永怀的谆谆教诲,“他不要求我们成名成家,就要求我们做铺路石”。俞鸿儒始终牢记教诲,在兹念兹的是有更多年轻人在这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获得崇高荣誉,让事业可以持续进行下去。客观来看,在干事创业的生态中,荣誉往往是一个重要条件和独特优势。如果一个人拥有重大奖项、著名头衔、高级称号等与本人事业成就直接相关的荣誉,更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大众的尊敬,今后工作开展起来更便利、更高效。荣誉越多越高,就越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创业资源和更大的成功概率。俞鸿儒主动把荣誉让给年轻人,让他们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拥有更多事业发展的便利条件和有利资源,进而创造出更卓越、更辉煌的业绩,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荣誉是一面镜子,既能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又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应当珍视荣誉、淡薄名利,把追求荣誉当干事创业劲头,而不是人生的“尽头”,才能在自我沉淀、自我提高中不断取得工作成绩的新突破、人生境界的新跃升。(胡建新)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