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刚离开中国,哈马斯代表后脚就到,美国事先完全没收到风声

就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对华访问,“两手空空”地离开中国的同一天,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的代表团紧跟着就到了。从拜登政府和西方媒体的反应来看,美国方面事先是完全没收到一点风声的。
从中方通报的布林肯来访情况来看,中方除了主要跟他谈自身核心利益和中美关系问题外,就只重点谈了乌克兰问题,完全没涉及另一个让美国焦头烂额的问题:巴以冲突。这就耐人寻味了。根据路透社的消息,法塔赫组织的高级官员阿扎姆·艾哈迈德率领的代表团和哈马斯高级官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率领会谈小组先后抵达北京,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关谈判结果的消息传出。但是很明显的是,中国开始在中东地区发力,不能让中东地区问题的解决进程被美国和以色列牵着走。
图片
(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
那么,中国为何要斡旋哈马斯与法塔赫的会谈呢?这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现状和中国主张的解决巴以问题的思路有关。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现状:众所周知的是,巴勒斯坦人民抗击以色列侵略的斗争,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是由阿拉法特创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的,巴解组织的阿拉伯语缩写就是法塔赫。在阿拉法特于2004年底去世之后,巴勒斯坦人在政治上就陷入了分裂和混乱,不但法塔赫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而且“伊斯兰抵抗运动”这样的主张强硬对抗以色列的武装组织也逐渐获得了更多巴勒斯坦人的支持,伊斯兰抵抗运动的阿拉伯语缩写就是哈马斯。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演变,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分裂成为两块,一块是约旦河西岸,由法塔赫为主导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统治,另一块就是加沙地带,由哈马斯组织统治。
两块土地被以色列的犹太人定居点完全分割开来。一方面由于哈马斯从来没有放弃武装抵抗以色列,美国、大部分西方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另一方面,由于法塔赫组织的领导人主张与以色列和解,放弃了武装斗争,被美国视为“温和派”而大力扶持,在哈马斯的支持者看来,法塔赫就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傀儡。生活在两块被分割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曾经在2006年初举行第二次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在选举中击败了法塔赫,组建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但是法塔赫等组织并不承认。
再加上以色列军队的入侵、以色列和西方势力对巴勒斯坦人的分化、以及法塔赫和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政治组织的内部斗争(甚至爆发了内战),组建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的努力一波三折。在2014年6月,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派别就组建联合政府达成了协议,但是由法特赫领导人阿巴斯组建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仅能控制约旦河西岸,对哈马斯组织控制的加沙地带几乎没有控制力。
图片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土地的蚕食)
中国对于解决当前巴以冲突问题的思路十分清晰,就是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就是建立世界公认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美国也主张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但是美国的两国方案与中国主张的两国方案完全不同。
中国的两国方案有两个要点:一是巴勒斯坦国政府必须由全体巴勒斯坦人选举出来,不排除任何一个政党,包括哈马斯;二是巴勒斯坦国土必须采用1967年联合国有关决议确定的边界。而美国主张的两国方案主张:一是巴勒斯坦国政府必须排除包括哈马斯在内的所有反以色列和西方的政治势力,必须由亲西方的政治势力主导,说白了就是想要一个西方的傀儡政府;二是巴勒斯坦的国土以现有的实控边界为基础。
要知道巴勒斯坦人现在实控的领土大大小于1967年联合国确认的领土,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战争和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等方式已经侵占了大量的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由此可见,中国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主张的两国方案才是最公平的方案。
图片
(法塔赫控制了约旦河西岸)
中国政府要推进自己主张的两国方案,就必须要求巴勒斯坦人团结起来,组建能够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民的联合政府。这就是中国斡旋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关系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俄罗斯在今年2月份也斡旋过一次,两个组织的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谈判,但是很显然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次他们在北京是否能够达成共识,就要看中国的影响力了。
图片
(今年2月俄罗斯在莫斯科组织过一次法塔赫与哈马斯的谈判,没有什么成果)
为了实现这个两国方案,中国需要在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重大国际场合坚决同美国、以色列作斗争,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应有的公平和权利;而在此之外,中方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帮助巴勒斯坦人团结起来,以便在应对外敌时能够迸发出更大力量。美国自然是不愿意看见哈马斯与法塔赫和解的,因此这次两个组织的北京会谈,对美国保密也就正常了。
从促成伊朗和沙特和解,到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中国在中东始终坚持的一件事就是消弭冲突,促成和平与安宁。这也使得中国与只会给当地带去战火、动乱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中东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接受与信赖。美国的自作孽,加上中国在外交、经济乃至军事上对中东施行的正确方针,导致了现在美国在中东影响力急剧萎缩的新局面。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