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豚不再有毒,“中国河豚鱼之乡”产量95%出口海外

【匈牙利新导报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早春3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一处河豚鱼养殖暖棚内,鲜知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玉杰正在查看河豚鱼的生长情况。这批18个月龄的河豚鱼,再过半年时间,将上市销往日韩。
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曹妃甸自1990年代即开始河豚鱼人工养殖,现有河豚鱼养殖面积1.9万亩,年产量1250吨,是中国最大的红鳍东方鲀(河豚)生产、出口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河豚鱼(红鳍东方鲀)之乡”。
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36年、河豚鱼出口28年,周玉杰在中国最早将河豚鱼以“去脏”方式出口到日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生态养殖、绿色有机、多元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
图片
  ▲2024年3月18日,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河豚主题餐厅,员工正在给顾客展示河豚。(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生态养殖河豚不再“有毒”
“有毒”是人们对河豚鱼的普遍认知。“河豚鱼本身不产生毒素,而是因为杂食了有毒的海藻和贝类。”周玉杰团队研发立项“生态养殖”技术,通过鲀、虾、蟹混合立体养殖,构建食物链闭环,可从源头上切断毒素来源。
生态养殖利润率高,成本却不低,投放的天然鱼虾和鲜活生物饵料价格远高于人工饵料,但也因此保证了河豚鱼的品质和安全。“作为出口企业,食品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周玉杰介绍,其基地养殖的河豚鱼,先后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和河北省首批绿色水产品认证,更获得了日韩客户的充分信任,成为不需要外方派驻代表监督加工的厂商。
图片
  ▲2024年3月18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一处河豚鱼养殖暖棚内的红鳍东方鲀种鱼。(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图片
  ▲2024年3月18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一处河豚鱼养殖暖棚内,鲜知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玉杰正在查看河豚鱼的生长情况。(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图片
  ▲2024年3月18日,鲜知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玉杰介绍该合作社运行模式。(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协同发展有钱一起赚
曹妃甸河豚鱼95%以上用于出口。2020年,受疫情影响,河豚鱼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外商压价成为常态,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周玉杰团队通过分析产品上下游营销痛点,创新采用“出口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产销服务一体化的营销保障体系,突破营销瓶颈。
在周玉杰看来,打造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企业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他表示,协同发展旨在发挥木桶效应,对出口企业而言,可以避免大规模地毯式检验养殖户的产品,从源头上确保收购原料的药残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养殖户而言,可以解决河豚鱼出口销售渠道,以及河豚鱼养殖稳定的土地承包资源问题。
依托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养殖户的产品质量与产量不仅实现双提升,且以集体品牌对外宣传,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如今,鲜知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自有养殖面积达800余亩,年产河豚鱼50多吨,比起传统养殖,亩产可增收1000元人民币的收益。
河豚小镇吃得美味玩得开心
经历疫情,也让周玉杰思考如何打开中国国内市场,让河豚养殖实现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
在鲜知道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周玉杰以河豚鱼为特色,打造河豚垂钓园和中、日、韩三种风格的料理体验馆,让中国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改变对河豚鱼“有毒”的不科学认知。
“产品发展必须融入文化,搞河豚养殖,也要充分挖掘其附加值。”周玉杰深谙,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产业突破。其合作社养殖基地所在的十里海养殖场,将河豚鱼特色产业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正在对此作出有益尝试。
图片
  ▲2024年3月18日,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负责人吴金娜在非遗面塑体验馆展示河豚面塑。(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图片
  ▲2024年3月18日,唐山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非遗面塑体验馆里的面塑作品。(图片来自匈牙利新导报网)
吴金娜自幼在十里海地区长大,在她儿时的印象里,家乡的河豚就被出口到日韩,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
2015年,曹妃甸河豚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此为契机,十里海养殖场于2018年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打造集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渔事体验、餐饮住宿、科普观光为一体的十里海河豚小镇,开展“十里渔家”河豚鱼主题餐厅、乡村动物园、乡情民宿、面塑体验馆、河豚文创作品馆等一批旅游文化设施,2023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作为小镇的负责人,吴金娜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休闲渔业项目,积极开展渔业主题活动,并与娱乐节目、热播网剧合作,主动对外推介“中国河豚鱼之乡”。如今,依托河豚鱼产业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成为曹妃甸新的“靓丽名片”。(完)(原标题:无需“冒死食河豚” 这里的河豚这样养)
作者/孙黎
来源:匈牙利新导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