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瞽叟与象的故事有何深意?从工匠到军事首领,被忽略的政治革命

古代最早的那批文献中,舜帝的故事以《孟子》一书的记载最为详细:舜的父亲瞽叟,喜欢后妻生的儿子象,瞽叟与象多次谋害舜没能成功,舜当上天子之后不记旧恨,仍然善待二人。搁置其中的伦理意蕴不谈,结合人类学和宗教学可以发现,这个故事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了上古时代一次极为重要又鲜为人知的政治革命。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孟子本意如何,几个主角的名字或故事中都藏有玄机,瞽叟象征着巫师,舜象征着巫师兼工匠,象则象征着巫师兼军事首领。
瞽叟——巫师与乐师
瞽叟,顾名思义就是眼睛瞎了的老头儿,在中国上古时代,瞎子/盲人因为少了视觉的干扰,听觉特别灵敏,有助于乐感,因而往往也是乐师。
乐师用音乐模仿天地间的律动,基于巫术的“模仿律”,被视为可以获得其模仿的事物的功用,其中尤其厉害的可以用音乐操控天地之律动,从而改变阴阳,招引神灵,即《尚书·舜典》所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吕氏春秋·古乐》所谓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庄子·天运》所谓天乐“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桓谭《新论》所谓神农削桐为琴,“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
为了更好地掌握音乐,沟通鬼神,甚至有主动把自己弄瞎的。如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其目盲的原因就有自己熏瞎、刺瞎等说法。又“贤”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仅有上半部分,为自行刺瞎眼睛之状,应该是巫师为了更好地奏乐通神为部落谋福,不惜弄瞎自己,因而被部落尊称为“贤”,推为首领。
《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令乐官夔教授贵族子弟音乐,夔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所谓百兽,当是指披兽皮、戴兽头的萨满巫师,也是各部落的首领,夔通过本部落较高水准的音乐来同化各部,引领各部,看上去很像是古早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只是到了写作《尚书》的时代,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乐人巫师风光不再,所以才把他安排成舜帝的乐官。
由此可见盲人乐师在上古时代地位之高。即使像师旷这种随着社会变化地位已经下降的乐师,在政治上仍然具有一定地位。
瞽叟,从名字来看,应该象征着盲眼的乐人巫师,同时也是古早时代的部落首领。其他文明的乐舞之神也多被视为能操控天地的脉搏,具有强大的力量,如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只要舞动就会让世界毁灭;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之神阿波罗,同时也是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光明之神,可见希腊人对乐舞神力的重视。
舜——巫师与工匠
舜,结合《墨子》中“陶河滨”的记录来看,有工匠身份。舜之外,尧帝号曰“陶唐氏”,尧之甲骨文字形即为一人头顶木板,木板上有两块陶土坯,《山海经·中山经》载“尧山,其阴多黄垩”,黄土白垩是制陶的原料,陶唐氏之唐字又通“煻”,表烘烤之意,所以尧也是陶工,古史中的尧舜时代象征着工匠巫师掌权的时代。
上古时代工匠同样是巫师,把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被视为神奇的巫术(如烧陶、冶铜),这种神奇的新事物产生之初也往往被用为沟通天地的法器,如仰韶文化的彩陶、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二里头和各商城的青铜器等。
因为巫师的工匠职能具有改善生活和发展宗教的功用,工匠巫师在部落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说文解字》载:“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人两褒舞形,与工同意。”又载:“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是巫、工同意,上古时代巫师兼有工匠职能,今日流传的汉代以降的伏羲女娲图中,二人分别手持圆规、矩尺,丈量天地,是工匠可以通神的明证。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就是说,工匠巫师可以“王天下”,成为部落首领乃至部落联盟的首领。
《太平御览》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半人半兽是上古萨满巫师的标配,巫师需要借助神兽的力量上天(不论是骑兽还是自己变成兽),铜头铁额则很可能意味着冶炼青铜、制造铜胄的能力,蚩尤象征的也是巫师兼工匠,只不过作为失败者,形象被矮化了。
考古证据也有,安徽省中部凌家滩文化,贵族墓葬中出土了砂岩钻头和玉器废料,说明贵族本身就是工匠(同时应该也是巫师),工匠既然可以成为贵族,当然也可以成为首领。
舜象征着工匠巫师,在古早的时代,工匠巫师完全有“王天下”的资格,至少做个部落首领是常规操作,不足为奇。
象——巫师与军事首领
舜的弟弟象,则很可能象征着身兼军事首领的巫师。
石器时代晚期的华北比今天要温暖,而且植被繁盛,大象是很常见的,《禹贡》中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地区的古称“豫州”,豫字与象就关系颇大。商代青铜器中大象纹饰也不少,如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莲鹤方壶手柄部位就有象的雕塑。舜的异母弟象封地曰“有庳”,通于“有鼻”,很可能是驯象部落的首领。
象作为庞然大物,用于战争威力很大。殷墟王陵区已经发现了埋有驯象人和成年大象的象坑,以及头戴铜铃的幼象,《吕氏春秋·古乐》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就是说殷商之人使用驯化的大象攻打东夷,取得优势。
虽然文献中缺乏更早的使用大象作战的记录,但四千年前气候变冷,各史前文化食物减少,陷入衰亡或者战争,中原地区经历了“史前战国时代”,诸多部落都修建了防御用的土城,有部落作战时用大象辅助不足为奇。学者一般认为这个时代大致可以对应从古早巫师向军事首领过渡的“五帝时代”,象处在这个时代而部落拥有大象,很可能象征着军事首领。
上古萨满巫师的职能,需要让部落风调雨顺、战无不胜,所以“在战争中取胜”同样被视为强大的巫术。许多文明初期对首领都有武力或体力方面的要求,如埃及古王国的国王,统治每三十年要沿着尼罗河长跑以证明体力超群,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舒尔吉,即向大众表演两天内能跑160公里以显示自己的敏捷,提升统治合法性。所以“象”这个名字象征的一类人,应该既是军事首领也是巫师。
石器时代的政治革命
综上所述,《孟子》记载的舜帝一家的故事是传说,但实际上显示了工匠巫师取代法术巫师,军事巫师又取代工匠巫师的过程。孟子本人未必有这个意思,但是神话和传说能够折射史实,他使用的这些上古人名本身透露出了这些信息。
上古时代,萨满巫师作为部落首领,往往需要兼具法术能力、工匠能力、军事能力,不过,新石器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复杂化,技术发明日益增多,工匠能力突出的巫师取得优势(发明了新技术的部落得以壮大而控制其他部落),历史上有过一个工匠巫师为首领的时代。
《列仙传》载陶神宁封子之事:“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宁封子既是烧陶之工匠,同时也是巫师,所以才能通过“自焚”的巫术成仙。但重点不在这里,而在“宁封子为黄帝师”的传说。
唐代道士杜光庭《青城山记》载宁封子“以《龙蹻经》授黄帝,黄帝受之,能策龙以游八极,乃筑台其上,拜宁君为五岳丈人,使川岳百神,清都受事”,可见工匠巫师宁封子宗教地位之高。而“黄帝问道于宁封子”的传说,则隐约流露了上古时人对军事巫师取代工匠巫师的模糊记忆。
随着生产发展,粮食富足,人口因而增加,一段时期之后,有限的土地承受不了新增加的人口,加上气候变化,资源的争夺引发上古部落之间的内战,军事能力出色的巫师在社会筛选之下成为首领(首领军事能力不出色的部落被出色的征服了),军事巫师取代了工匠巫师。四千年前的华北,就是城垒遍地,战争频繁,如今已经考古发掘的王城岗、新砦、二里头等多个史前城池或堡垒就是明证。
军事巫师崛起后,用武力统治的同时,仍然需要工匠不断地为自己制造新的稀有贵重的艺术品来震慑部众,所以工匠巫师成了他们既要倚重又要防范的对象,如二里头遗址中手工业作坊外面就建了围垣,当是兼有重视和限制之意。
古早时代法术巫师、工匠巫师的时代,与军事巫师的时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统治逻辑,军事巫师取代工匠巫师是一次被忽视的政治革命。
在直立人的时代,人类学家已经发现了葬礼的端倪,尼安德特人可以确定拥有促使死者重生的葬礼,可以说有了最早的萨满巫师。农业时代早期,巫师被视为农神的化身,担任部落首领,用巫术仪式来为部落祈求丰收和战胜,其人本身与宇宙秩序相连,只要庄稼歉收、作战失败,甚至其自身生病,部落成员就会判定其巫术不灵,将其杀掉另立国王,这一套做法虽然有不可理喻的迷信之处,但总体上来说是一种臣民责成国王绩效的双向体制。
《墨子》载“古者舜耕历山”,是舜的农神身份的线索,瞽叟和象一再要杀掉舜,也可以理解为巫师贵族对农神首领绩效的责成。
而到了军事首领崛起的年代,首领们手握强兵,想尽办法破除部落成员对自己的监督,即使统治失败,也赖在首领位置上不走。以“禹传位于其子启”的传说为开端,之前的“五帝时代”是工匠巫师的时代,之后的“三代”则是军事巫师的时代,这些军事巫师最后用暴力垄断神权,像商、周王室就垄断了与天帝的沟通权,借此实现对其他邦国的高压统治,实现了单向的王权。
儒家用来自东夷、带有人文思想的“仁”来筛选上古巫术(礼),最后形成“以德化民”的政治纲领,希望国君仅使用上古巫师示范性的巫术表演(亦即德化)来维持秩序,故而歌颂代表工匠巫师的尧舜之世。但世界始终是从周天子到列国诸侯这些军事巫师的天下,而且随着战国大争之世的到来,不掌握武力的儒生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周制中恶劣的一面演变为秦制,最终进入大争之世。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彭治宇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