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小,最大保留功能!机器人切除成为乳腺外科发展新趋势

机器人辅助手术逐步成为乳腺外科发展的新趋势。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张赟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采用微创腔镜/机器人手术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可以达到更小的疤痕、更好生活质量为目的,这也预示着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步入了新的阶段。
图片
我国早期乳腺癌占六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 升趋势,2020 年其新发病例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20年估计有230万例病例和685 000例死亡。在女性所有癌症中,乳腺癌病例占 24.5%。
一项中国10年多中心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6%的患者为早期乳腺癌,晚期患者占21.4%。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乳腺癌的根治术起源于18世纪。当时是乳腺、皮肤以及淋巴结清扫的“大手术”。
而从大范围的全切到保留乳腺的手术,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在1973年,保乳手术的概念被推出,国际上的外科专家认为,乳腺癌发现在早期并不一定要整个乳房切除,只需要切除肿瘤以及周围的腺体组织,保证切缘的阴性。乳房不需要全切,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外观保留。
很多人担心保乳手术不安全,它的预后是否能够达到与全乳腺切除相同的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张赟建介绍,20世纪80年代的米兰研究数据公布,这些保乳患者与传统乳腺根治性切除患者相比,他们的总体生存预后没有差别,因此认为这样的保乳手术安全可行。
因此,在保命的基础上,近年来保乳被专家们认为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方向。“东方女性的乳房腺体它可能不一定太丰满,那么不幸确诊乳腺癌时,即便可能不太合适做保乳手术,也可以去保留外形考虑做乳房重建的术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的外形。”张赟建说。
图片
乳腺癌5年生存率超过80%,被纳入慢性病管理
通过米兰研究,外科医生更加放心,认为保乳手术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外科治疗手段。随着肿瘤治疗观念的转变,大部分肿瘤患者有机会达到治愈、长期生存。
张赟建介绍,乳腺癌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超过80%,尤其是在国内现在可以使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这些数据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可以说,乳腺癌可以从不治之症逐渐转变为可治愈的慢性病。
长期生存意味着患者如何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久的生存。许多肿瘤疾病已经成为慢性病纳入管理范畴,大家不需要对这些疾病有过多恐慌。
在慢病时代,对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要求手术的疤痕更小。张赟建指出:“根治术以及乳房重建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患者的身体上都会有一条很长的疤痕,现在使用腔镜/机器人的手术,就是力求手术的疤痕越来越小,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少疤痕,微创手术后并发症更少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全身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外科手术方式可选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从经典的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等的“能切尽切”大手术到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能保则保”,其手术治疗理念已经从“最大耐受性”转变为“最低有效”治疗,乳腺癌腔镜/机器人手术顺应着这一发展趋势应运而生。
张赟建认为,在腔镜/机器人相关器械的放大作用下能更清晰地暴露腋窝解剖结构,可配合溶脂冷刀法或非溶脂的热刀法进行皮下腺体切除,使术野更加清晰,避免腋窝神经、血管、淋巴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出现上臂麻木、疼痛、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血清肿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独特的微创及美学优势,尤其是在乳腺癌根治即刻乳房重建手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乳房腺体切除及获取自体组织进行乳房重建等术式的灵活搭配组合,使重建后的乳房表面皮肤不再留下明显的瘢痕。”张赟建认为,这也预示着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步入了新的阶段。
专家表示,腔镜/机器人手术或会逐渐发展成为乳腺外科医生和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是开放手术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术方式。
文| 记者 张华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