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近日,一台别具特色的新创红色题材皮影戏——《陇原第一枪》,又一次在陇东学院师生的朋友圈“刷屏”。该剧以新颖的形式、悠扬激越的唱腔、精雕细刻的造型,赢得了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
“我们在舞美设置上融入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增加了实景衬托设计,适应年轻人的喜好。”陇东学院艺术学院教授赵志学介绍,该剧生动再现了1930年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故事,也是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皮影戏)》特色学科建设成果之一。
近年来,陇东学院积极构建“大宣传”“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汇聚思政课程“主渠道”、思政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阵地”、新闻宣传“主旋律”的育人合力。同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扬和传承南梁精神,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编多个舞台剧,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我们坚持将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用好鲜活的现实素材启迪学生思维,与学生共成长,打造鲜活实践新样本,营造铸魂育人新生态。”陇东学院院长辛刚国说。
思政课如何走入学生心灵深处?2020年以来,辛刚国以“荣誉班主任”身份召开主题班会17场次,反响热烈。同时,开辟“荣誉班主任有话对你说”网络思政专栏,聚焦青年所需所求所盼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放网络评论区促进双向交流互动。
“进入大学后,偶然翻到了辛院长一篇名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南梁精神’的文章,让我对‘南梁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在辽宁的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二班学生陈硕说,去年10月份,他还专门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实地讲解了一堂新颖的“场馆里的思政课”——《探寻南梁精神的当代价值》。
同时,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并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学科教研与思政引领工作高度融合、同向同行。
该校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王丽娟的《先秦文学》一课在校园内颇受欢迎,“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历史长河的源头,要有思想上的启迪和语言上的文学性。”王丽娟说。
近年来,陇东学院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中单设“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经济学等8个专业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先秦文学》等42门课程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广泛开设各类实践课程,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南梁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拓展了思政育人新境界。
此外,学校以“新生之友”为平台,每年组织300多名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走进学生宿舍,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生涯规划等方面问题,并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打出一套课程、科研、实践、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的“组合拳”,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要如盐在水,把理论与现实贯通起来,充分满足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诉求,润物无声地传递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和直抵人心的力量。”辛刚国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作者:尹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