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观察】“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40万元一个?公众质疑其“含金量”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的话题很热,原因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仅2024年公开报道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的国内专家学者有10多人。数量之多,不免让人对其“含金量”产生怀疑。
图片
高校教师莫名收到院士推荐函
“给人的感觉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时不时会有院士当选的消息曝出,成为‘院士’的途径也不统一,有的报道说是‘欧洲自然科学院’正式公布了****年度院士新增院士名单,***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有的报道则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长发来贺信,祝贺***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我的理解是,既然是同一家机构,院士增选结果应该统一公布,不应该各说各的。”5月6日,河南某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畅(化名)对奔流新闻记者说。
刘畅反映,去年3月,他的同事收到某机构的邀请函称,“鉴于您在学术科研上表现非常优秀,我单位可以推荐你去参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邀请函还推荐说该机构可以办理“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格鲁吉亚科学院院士。”
刘畅说,“同事收到邀请函后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还特意问过我,我说‘我没弄过,不甚了解。’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我听同事说,想要‘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增选成功,一般需要付40-100万元人民币服务费,至于申请‘院士(外籍)’需要哪些科研成果,同事也不明白。”
奔流新闻记者检索发现,从2021年至今已有超过70位国内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仅2024年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的国内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就有十多人,有当选“院士”所在单位官网和媒体还进行了报道。
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对此事不知情”。一位高校老师表示,该荣誉由当事人个人申报,没有通过学校申报,校方也无法核实。
公开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市,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当选院士需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答辩审核、投票选举、主席团审议、公证员公证、勋章授予等严格的学术评审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创造性贡献和影响力。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由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遴选或院士推荐,主要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学者,代表了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1700名院士,多名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另有30多名院士是欧洲知名科技奖获得者。
奔流新闻记者通过谷歌地图搜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其官方地址在地图下方显示“永久停业”。
“欧洲自然科学院”是山寨组织?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收到过“欧洲自然科学院”的邀请函,有意加入,但却被告知需要缴纳40万元人民币,该组织院士不需评选,交钱即可成为会员。
图片
早在2019年,国内突然有很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被授予“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时,就有人专门进行过提示:这是一群外国人在德国注册的山寨组织,学者切勿上当。
图片
记者注意到,有关“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的报道中,很多都晒出了院士证书。仔细对比发现,不同报道晒出的“院士”证书,其样式不完全一样。
另外,有的公开报道的内容与“欧洲自然科学院”官方口径不一,如青岛某单位陈先生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报道中称“该院现有400多名院士”,而“欧洲自然科学院”官方介绍“学院现有1700名院士”。
“同一个组织,介绍内容出入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生疑。”有网友如此评论。
奔流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代表欧洲最高学术水平的欧洲科学院,其院士选拔需要经过多轮严格的学术评审与遴选程序,候选人由现有院士推荐,并通过一系列详尽严格的评审流程,涵盖对候选人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影响力及对科学社区的贡献等多方面的评估。目前,欧洲科学院已有包括87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0位菲尔兹奖得主在内的众多顶尖学者,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5%。
记者拨打“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排在搜索结果首位的“外籍院士申报联系电话”,工作人员坦言:“我们可以申办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在内的多个学术组织的院士,申报人的学历必须是博士及以上学历,科研成果要看申请人发表过的论文或者已经取得的专利,费用四五十万元。”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武永明
图丨网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