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有办法,善创新 ……90后“IT男”成了新农人

5月4日,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印庄村果园,一颗颗绿色幼果挂在枝头。工人熟练地拿出纸袋撑开,套住果实、扎紧袋口,袋起手落间,一个个桃便“入住”了金纸屋。
“这片果园共120亩,从昨天开始套袋,每天10多人忙活,估计再有十多天就全部能套完。”刘伟今年31岁,是果园农场主,与农业结缘,也是出自偶然。
2015年,刘伟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虽然薪资不低,也很稳定,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回归家乡、扎根乡土的梦想。2019年,赶上村民的百亩桃园有意向外转包,刘伟抓住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下了桃园。
图片
刘伟毅然返回家乡,承包下了120亩的桃园。
“虽然放弃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但父母都很支持我,更坚定了我要干出个样子的决心。”刘伟说。为管理好桃园,他四处拜师,学习桃树种植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种植专家的指导下,桃树长势良好。然而在首个收获季,一场大雨把不少果实打落到地上,带来了很大损失。困境的打击没有让刘伟一蹶不振,作为一名年轻大学生,他利用以前软件开发的经验,积极调整策略。
刘伟买来烘干设备,雇工人把好桃子挑选出来,经过清洗、切块后,将其烘干成桃干或制作成黄桃罐头。“这些产品不仅卖出去了,还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刘伟说。
图片
刘伟种出的桃又大又甜。
“销售不畅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产品附加值偏低、销售渠道偏传统,一旦市场同类产品饱和,就会出现桃子积压,卖不出去的情况。”大雨并没有浇灭刘伟内心的热情,在寻求大学老师以及朋友的帮助后,他开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
绿色有机种植,不能打农药,地上长草咋办?第一年没有经验,草长起来了,才意识到去割。“太费劲了,这边还没割完了,那边又长起来了,雇佣七八个人割了很多次,光人工费就花了近万元。”刘伟直言。
后来,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刘伟采用林下养殖的方式解决果园杂草问题。他往果园投放了5000多只鹅,果园中的草叶及昆虫可以喂养鹅,鹅的粪便又可以为树木提供养料,园养禽、禽养树的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形成,有效减少了种养殖成本,而且林下养鹅周期长,以虫、草为食,杜绝了饲料的喂养,所以鹅肉鲜嫩,吃起来特别香,很受市场欢迎。
图片
刘伟往果园投放了5000多只鹅来解决果园杂草问题。
如今,通过“绿色种植+林下养殖”的发展模式,刘伟的农场里有永莲蜜桃、中油、蟠桃等20多种,每年可产桃子30余万斤,林下养殖的优质品种鹅,年出栏2万余只。“这120亩地种养的总销售额能达到100多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刘伟说。
下一步,刘伟计划再开发几个大棚,发展亲子游休闲观光,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也帮助乡亲增收致富。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王忠友 张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