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到了天堂,结果发现是流氓

欢迎关注“新旅界”官微,一起感受时代下的消费百态!
图片
南京城墙 图源:走啦官微
看着网络上频繁爆出的景区人海。
我感觉手里的烤串更香了,跟家人一起在小院烧烤聊天,也挺不错。
据说东京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一个红绿灯能通过几百人。
但如果跟国内平均一亿人的景区相比,不值一提。
人多还是次要的,最多也就是踩踩雷,累一点。
可怕的是现在有的景区直接上魔法,动不动给你渡个劫,真实伤害直接拉满。
01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有人参加「深夜万人徒步」,有人被困在悬崖。
我爬过两次泰山,都没登顶,作为打工废人,爬到中天门就极限了。
那时候下山的大巴,早就不是大巴了,而是我儿时的摇篮,汽车的引擎就像母亲的摇篮曲。
去宝泉的兄弟们从山上下来,也想找摇篮,结果突然接到通知:
没摇篮了!自己走下去!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你以为是来爬山的,其实是来沉浸式体验《1942》大逃荒的,前面的爬山,就是个铺垫。
图片
图源:小红书@浴室
图片
图源:小红书@章鱼小丸子
深夜「万人徒步」三四个小时,场景混乱可想而知,程度比年初的三亚更夸张,三亚至少有物资补给。
这事儿闹大了,景区发了一封「道歉信」,写得跟他们的管理一样夸张。
图片
图源:河南宝泉旅游区官微
官方总结造成混乱的原因是:
游客量是往年同期的数倍;
虽然发布了限流公告,限流措施,但都是预约购票的游客,拦不住;
部分游客占用道路,堵塞交通。
俗话讲: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
假设我买了一张电影票,到影院发现100人座位的影厅卖了500张票,我连大门都进不去,然后电影院发布了类似的道歉公告,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
有的人在深夜徒步,还有的人被困悬崖。
图片
图源:红星新闻官微
雁荡山飞拉达很有名。
每天限流400人,抢号不比抢演唱会简单,从晚上九点开始抢第二天票的人,大有人在。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抢到一张票,没想到还堵了,在山上一挂就是一个小时。
不知道喜欢飞拉达的同志们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深度恐高人群,别说站在悬崖往下看,就是站在大楼底下往上看,也会有很紧张的感觉,需要扶着点什么。
挂在半山腰一个小时,我真的挺不住,不只我挺不住,很多人都挺不住,不然你以为那些繁忙的救援在救谁?
如果一脚不注意,就会挂在安全绳上,上不去下不来,在峭壁上晃荡着等待救援。
也算是体验隐藏项目了。
02
话又说回来了,提问题不是重点,重点还是改进,向优等生学习。
比如九寨沟。
不吹不黑,平时去九寨沟,每个环节都很丝滑,体验极佳。消防和武警官兵、景区工作人员一路维持秩序,排队检票,一会儿摆渡车就来。
摆渡车会把你随机调度到一个最高点,比如长海或原始森林,你到达的景点完全不挤,让人感叹九寨沟的分流调度能力。
卫生间干净卫生,有热水,这是五星级酒店才有的配置。
吃饭价格也OK,二三十的盒饭很划算。
图片
图源:小红书@一棵水灵的小菜
有人说那是平时,人多他还行吗?
真的行。
5月2日接待了四万多人,每个景点都有不少人,但每个人都有路可走,不会堵在某个地方,这种分流调度能力,全国领先,不愧是国内第一批智慧景区。
多说一句,九寨沟接待四万多人,不是只有那么多人买票,而是九寨沟只开放了那么多票。
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四万人,就不会卖数倍的门票,这是一个优秀景区的觉悟。
人家搞智慧化,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
2002年,九寨沟投了1个小目标,加修了一条栈道,这样形成观光车、看台、栈道三线分流,能监测每个景点人数的智慧系统,也是那年开始建设的。
2002年电商刚刚兴起,大家上网还用电话线拨号呢,九寨沟就开始搞全面智慧化了。
类比一下,大概就是其他景区还用BB机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苹果了。
景区管理只是基本功,类似蹲马步,只有基本功合格了,才能谈服务,谈文化传播。
毕竟谁也不愿意在一个厕所没水的景区,体验文化。
现在太多景区,马步蹲得不行。
九寨沟的服务也可圈可点,什么是服务?想用户所想,为用户解决问题,就是服务。
比如九寨沟的导览,总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好」出现;
他的APP,可以让你顺畅完成自助旅行;
他会为你规划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
他还会提供各个景点的直播,让你可以更好做规划;
除此之外,还会组织各种专题活动。
我们对一个山水景区所有的期待,在九寨沟都实现了。
童话般的景观、硬核的运营管理、恰到好处的服务。
03
景区平均一亿人的问题,由来已久,确实不好解决,一边是供给,一边是需求。
每个城市都想打造名片景区,这是一把双刃剑,越出名越吸流,最后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就像外地朋友来北京,感觉不去趟天安门、故宫就白来了,你跟他说国博也挺好的,人还少,肯定没用。
这就像九寨沟的调度安排,把四万人智能调度一下,也就没那么挤了,国内那么多的好地方,完全够用,只是大家不知道。
如果OTA平台能搞个「拥挤指数」的东西,提前预警购票人群,没准能成为大杀器。
现在靠谱的办法就是多做做功课,在反向旅游还不太热的时候抓住红利。
假期问题基本无解,能上热搜的大问题,都出现在五一、十一、春节。
一年就这么几个假期,尤其拖家带口的,确实想带出去溜达溜达。
传说中的年假,我工作的十年,从来没请过,纯粹摆设,也不是我自己想卷,主要是确实挨白眼,小学老师带头孤立学生那套,主管都会。
我相信环境终有一天会改善,但我还是更愿意适应环境,毕竟谁也不知道那天啥时候才能来。
实在不能与外部自洽,那就只能与自己自洽了。
没抢到好地方的门票,与其在家无聊点。
也好过出去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