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有多难?美退出伊核协议这么多年,伊朗仍然没有核武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图片
2018年5月9日,随着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全面制裁,6大国苦心经营多年营造出的中东核稳定局面,再度被打破。
那么,伊朗核协议到底是个啥?
伊朗无法研制核武器,是不是就是因为这项协议的限制?
而特朗普政府,又为何退出了美国人一手促成的伊朗核协议?
图片
伊朗核协议的签署背景
伊朗,中东地区少有的政教合一大国,也是该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手握丰富石油资源,政局稳固,又与西方严重不合的伊朗,成了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化计划”的最大阻碍,这让伊朗饱受西方世界的制裁和打压。
在美国和以色列等国长期恫吓,以及伊朗国内高涨的反美情绪下,伊朗政府顺理成章做出了研发核武器的决定,试图以核威慑手段对抗来自美国的压力。
2005年8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发言时强调:“伊朗拥有研发核能的权利,我们将在2006年开始付诸实践。”
身为伊朗强硬派代表的内贾德,拉开了伊朗核研究的序幕,也为后续伊朗核协议的出台埋下了伏笔。
图片
内贾德
在宣布研发核能后,西方世界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立刻对伊朗展开疯狂打压。
从2005到2015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伊朗石油出口量从制裁前的250万桶每天,骤降到110万桶每天的水平。
伊朗经济发展也陷入停滞,增速从此前的7%降到-1.32%,在最夸张的2012年,经济总量一度衰退了7.44%。
十多年间,伊朗与西方针对“伊核问题”的斗争十分尖锐。
除了武力威胁外,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层层加码,试图以经济压迫推动伊朗国内的政变。
可内贾德政府寸步不让,反倒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发。
一时间,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的乌云,始终笼罩在整个海湾地区。
直到2013年,随着鲁哈尼总统的上台,伊朗才逐渐放松口风,改变原本的强硬立场,同意与欧美展开谈判。
图片
鲁哈尼认为,与美西方的僵持,严重影响了伊朗的发展。
一系列制裁举措下,伊朗的石油出口与石油收入锐减,且对外金融和对外商业遭到封锁,国内货币大幅贬值,再加上连年不休的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的物价水平,严重影响了伊朗民众的正常生活,制约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而要想改变这一切,只能与西方世界讲和。
同时,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也能改善伊朗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政治环境。
由于双方在伊核问题上的针锋相对,美伊对抗剧烈,伊朗不可避免遭到潜在的巨大军事打击风险。
一旦双方动手,吃亏的必然是伊朗。
所以,不管是出于改善经济的目的,还是摆脱目前深陷军事威胁的泥潭,伊朗都到了向西方世界妥协的时刻。
图片
鲁哈尼
与此同时,美西方也很乐意与伊朗展开谈判,通过协议约束其核武器的发展。
奥巴马政府认为,欧美的严厉制裁虽然打压了伊朗的发展,但未能阻止其研发核武器的进程。
根据美国核武专家的估算,伊朗距离跨过核武器研发门槛,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留给奥巴马的时间和选择已经不多。
他要么对伊朗动武,这样可以推迟、削弱伊朗的核武问世时间,但无法粉碎伊朗人研发核武的执念,甚至促使其愈发下定决心研发核武。
且美国国内普遍反展情绪高涨,长期对伊制裁,美国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
于是,伊朗核协议的签署,被提上日程。
图片
伊朗核协议签署
2014年2月中旬,以美国、伊朗等伊核问题核心六国,就伊朗停止研发核武器展开谈判。
各国计划7月之间解决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但由于伊核问题涉及各方重大利益,本质上仍然敌视、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美伊两国,谁也不肯让步,导致谈判在进行十轮之后,仍然没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这让各方不得不把谈判最终期延长至2015年6月30日。
2015年4月2日,伊核问题终于达成了限制伊朗核武器进展的“洛桑协议”。
后续又经过长达3个月的你来我往,伊核问题六国总算在同年7月14,顺利通过《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也就是伊朗核协议。
图片
从内容上看,伊朗核协议的最大作用,无疑是暂时限制了伊朗核武器的研制进程。
伊朗在协议中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再寻求、开发任何核武器,但仍然拥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
具体措施上,对伊朗发展核计划的限制包括5个方面:
将伊朗境内现存的离心机数量,从1.9万台削减至6104台,且此后15年后不生产高纯度浓缩铀,也不再建设新的浓缩铀设施。
伊朗境内的富尔多核设施,转化为一个核技术中心,后续15年不得参与任何浓缩铀研发活动。
将伊朗现有的1000台最新型离心机,移交给国际原子能中心。
定期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排查,确保伊朗没有继续推进核武器研发进程。
改造伊朗目前拥有的重水反应堆,15年内不得建立新的反应堆。
图片
与此同时,伊朗获得是,西方世界分阶段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在伊朗确定执行伊核协议后,联合国、美国、欧盟将结束对伊朗的经济与金融制裁。
而由于所谓的应对恐怖主义原因,美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在5年后解除。
未来15年时间,一旦伊朗做出违反协议的举动,欧美世界将在65天内恢复对伊制裁。
从协议内容上来看,伊核协议断绝了伊朗研发、获得核武器的一切渠道。
只要是与核武沾边的关键技术,都在协议中被重点勾勒出来,并遭到禁止。
从这点上来说,伊核协议确实是造成伊朗至今没能成为核武国家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美国人而言,通过协议阻止伊朗拥核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片
与此同时,伊朗的原油出口开始恢复,经济迅速回到正轨,世界各国与伊朗的贸易往来也在增加。
随着欧洲各国与伊朗在油气行业的合作深化,中东地区的动荡风险显著降低。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价,伊朗也切实履行了全部的义务,没有违反协议规定。
伊核协议的签署,为全世界的和平安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竟会主动宣布撕毁协议,毁掉这一切。
2018年5月9日,伊核协议签署不过3年时间,特朗普便不顾各方反对,坚持退出协议,并着手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图片
一方面,美国重启对伊朗重点产业的打压,制裁领域包括金属贸易、钢铁、汽车等。
且在180天后,特朗普又再度加码,对伊朗的央行、金融机构、能源部门的交易,展开严厉制裁。
另一方面,特朗普还公开向全世界放话,谁敢帮助伊朗发展核武就将制裁谁,甚至不许别国与伊朗有石油贸易往来。
特朗普要求,所有买伊朗石油的国家,都必须在2018年11月4日之前结束合同,并启用信用证结算、航运保险等措施,帮助美国打压伊朗石油贸易。
此外,美国还明确要求限制其他国家在伊朗的投资,极尽可能的压缩伊朗的石油市场。
美伊矛盾,因为特朗普单方面撕毁协议,再度激化。
那么,当初费尽心思与伊朗签署核协议,成功实现限制伊朗发展核武的美国人,为何扭过头就打了自己的脸,将协议踩在脚下?
图片
特朗普为何退出核协议?
从美国退出核协议之后,一系列迅速反应动作来看,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并非意外之举,而是特朗普政府早有预谋的行动。
首先,特朗普本就对伊核协议十分不满,尽管该协议签署时,他还只是一名商人。
2016年参与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就一再强调:“伊核协议是美国签署过得最吃亏的协议!”
他表示,只要自己登上总统宝座,一定会废除该协议。
从特朗普后续发言来看,他对伊核协议不满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该协议并没有彻底封死伊朗研究核武器的出路,仅仅是限制了伊朗15年时间,一旦协议期过去,伊朗还拥有发展核武的权利。
这相当于,伊朗只是暂时搁置了核武研究计划,转而将注意力放到经济发展方面。
图片
第二、协议并没有完全取缔伊朗的离心机设备,就连重水反应堆也没有彻底销毁。
这意味着,伊朗在协议期间仍然可以制造出铀元素,且随时具备获得浓缩铀,进而开展核武实验的能力。
伊朗是中东世界各国中,最排斥美国、对美国推行全球霸权阻碍最为严重的国家。
这引起了特朗普的严重不满。
除了对伊核协议的成见之外,通过退出核协议服务赢得中期选举,也是特朗普的一大目的。
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时代的一大外交成果,自然也就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在美国中期选举开始之际,特朗普频频将矛头对准该协议,想要借此赢得国内共和党的鼎力支持,为中期选举做铺垫。
图片
再者,现在退出伊核协议,对美国而言经济收益巨大。
2015年之后,由于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美国页岩油产量迅速增加,并改变了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格局。
2018年,美国的原油日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桶,迅速逼近俄罗斯世界第一的位置。
再到现在,美国已经连续5年稳坐世界第一原油生产国的地位,日出口量超过455万桶。
页岩油的开发,让美国从原油进口国一跃成为输出国,因此油价上涨将给美国人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而提升油价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世界原油核心地带中东搅动风云,甚至引发战争,这是美国人操控石油市场的惯用手段。
图片
结语
伊核协议,本就是伊朗和5常以及德国之间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
签署协议后,美国人摆脱了长期制裁伊朗带来的负担,实现了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目的。
伊朗则成功摆脱制裁,获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
从这点上来看,伊核协议是多赢的局面。
然而,这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协议,实在太过脆弱。
当更大的利益摆在美国人面前时,特朗普便义无反顾的将协议踩到了脚下。
从美国人一贯的德性来看,即使特朗普没有撕毁伊朗核协议,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打自己的脸。
图片
参考资料
董可. 特朗普政府的伊核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22.DOI:10.27011
李国富.伊朗核协议达成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2015(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