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孔德沚三件遗墨 | 孔明珠

图片
图片
李娜 摄于北京茅盾故居
今年3月27日是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逝世43周年纪念日。北京后圆恩寺胡同13号“茅盾故居”和乌镇观前街“茅盾纪念馆”经过一段时间展馆布置与内容调整,同一天重新与观众见面。我的姑妈孔德沚是茅盾先生的妻子,她一生跟随茅盾,不懈努力,在新文化运动感召下,从目不识丁到革命者,成为时代新女性。
我父亲方面姐弟三人,叔叔一生未婚无子女,姑妈孔德沚一儿一女,沈霞(小名亚男)是我唯一的表姐。
图片
1938年10月,茅盾夫妇与女儿沈霞、儿子韦韬在香港九龙太子道寓所
沈霞1921年生于上海。她长得像母亲,大眼睛粗眉毛,端庄秀丽落落大方。沈霞性格沉稳,学习成绩优秀,青年时展露出很高的文学天赋,有不少茅盾研究者断言,沈霞如果按正常情况发展下去,在文学创作上理当是父亲茅盾的继承人。
图片
1937年1月沈霞在上海
前不久阅读钟桂松老师编的新版《茅盾家书》,其中收入茅盾夫妇与女儿沈霞、女婿萧逸来往信件26封,内容丰富,令我感动唏嘘不已。特别令我惊异的是,我第一次看到姑妈亲手写的两封信,其中对儿女语重心长的关爱,看透世事、洒脱爽朗的语气,生动凸显了她的性格。
姑妈读书很晚,文化知识都靠后天补学,并从社会实践中进修得来。1940年10月茅盾夫妇奉命离开延安去重庆后,非常牵挂被留在那里的女儿沈霞与儿子沈霜,经常寄书寄药或托人带东西给他们。一般是茅盾以父母两人的名义写信,但那时通讯的邮路非常艰难,一封信在路上会走三个月。迟迟得不到儿女的回信,有一次姑妈忍不住亲自动手写信,在这封信中,她想提醒几句,但孩子处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她不忍心言重,只能一口一声“你们不知事情的小孩子”、“勿必和你们说了”。她说自己是每月写出一封信,而他们回信也不说收到是几封,父母天天翘首以盼。她带着点哀怨写道:“得知你们身体很好,我也不多记挂了”,“我家的生活也还可以过得去,收入可以开支,高的物价,开支节省一点,并不是物质苦。苦痛的事情虽多,和你们完全不同的,也许你们想不到的,因为是小孩子,也勿必和你们说了……只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英文能再学习当然很好,字典没有,买到当寄来。”
图片
1944年8月14日孔德沚在重庆写给萧逸、沈霞、沈霜的信
沈霞表姐在延安大学俄文系读书,学习努力,上进心极强,她从小作文写得好,高中就尝试写小说,她的信写得流畅活泼,表达思路清晰,态度礼貌谦逊,显示出很好的修养。与父母分开三年,在一封信中她安慰父母:“妈妈总说我们想骗她,担心我们过分劳力,身体会坏。其实,我们并没有欺骗你们。在这三年中,我没有病过一次,阿霜也只在1941年初打了一次摆子,早就好了。现在都长得又高又大,看见我们的都说长大了。这,正是妈妈说最担心的劳动把我们锻炼出来的。”姑妈哪里会想到,那个她日思夜想,才24岁的乖巧甜嗔的女儿,竟会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她以为最安全的延安,突然遭遇不幸。
图片
1945年7月23日萧逸和沈霞在延安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后,延安的干部纷纷去新解放区开辟工作,表姐是俄语班高材生,领导已决定将她与新婚不久的丈夫萧逸(原名徐德纯)一同派去东北,参加华北文艺工作团。可此时,表姐发现已怀有一个多月身孕,为了不影响行军和接手新工作,她去求婶婶张琴秋,帮她联系去和平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很普通的手术,由于临床消毒不严格,表姐被感染到大肠杆菌,术后肚子痛、发高烧。而那个开刀医生不重视表姐的病情,忙着自己转移的事,任由表姐躺在病床上,无对症下药。等到婶婶听到表姐休克的消息,急忙找到医生和特效药准备去会诊支援,却不料正逢延河水暴涨,一连两天汹涌不息,阻断了交通,医生、马匹、丈夫、弟弟都无法渡过河去。就这样,可怜坚强的表姐活活被拖延掉时间,感染转成腹膜炎,第三天再次休克,失去了最后的救治机会,在延安和平医院遽然去世。表姐弥留之际身边没有一位亲人陪伴。
当时重庆的国共会谈处于艰难的僵持阶段,周恩来在繁忙工作中听到汇报,得知沈霞去世,为慎重起见,他吩咐暂时瞒着茅盾,他要亲自将这不幸消息告知茅盾。可后来实在分不开身。如此一来,身处重庆的茅盾是在女儿去世后快一个月,在与人谈话时才意外得悉失去爱女的噩耗。茅盾强忍住悲痛欲绝的心情,他怕妻子承受不了,当天没让姑妈知道,半夜独自泪洒枕巾。隔天,茅盾跑去周公馆,提出想将在延安的儿子沈霜接到重庆后再向姑妈透露实情,让儿子在妈妈身边,或许能减轻姑妈的痛苦。又拖了半个多月,姑妈在重庆接到五年未见的儿子时,问他:“阿姐在哪儿?”才得知女儿已经去世的消息,顿觉天地崩塌,忍不住嚎啕痛哭。因医疗事故失去爱女这件事,让姑妈又痛又悔,很长时间,甚至可以说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接受事实,经常精神恍惚。两年多后她独自给女婿萧逸回了一封短信:
肖(萧)逸:
       你写来几信已收到,勿念。
       我们兴趣很坏不愿写信,你带了伤去工作,一切要自己保重。死的已经死了,也勿必悲痛。活着的人,更应该自重。青年人责任重大,不要会已死霞(指萧逸来信中自述梦中见沈霞),而弄坏自己,不能担负两人任务。霞是不愿意的。她虽死得突然使我们不得不悲痛,死的没有痛苦,活着的我们太苦了,也只好想开一点。……
   妈沚上  二月十日(1946)
透过这封简短的信,可以想见写信时姑妈心中的沉重和痛苦。姑妈参加革命后久经考验,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尽管不能接受女儿已逝的结果,还得打起精神去劝慰女婿,一字一句写得那么实在。沈霞、萧逸俩是在延安恋爱结婚的,两个人情投意合。茅盾夫妇开始是从女儿的信中认识这位年轻人的,沈霞的信写得好,描述爱人时呈现甜美的恋爱状态,分析对象的优缺点能让茅盾夫妇如身临其境见到准女婿,故很快答应了女儿的请求,相信萧逸是好孩子。两人在延安登记结婚后,茅盾夫妇更是像对待儿子一样爱萧逸。沈霞去世后,萧逸给丈人丈母娘写了好几封信,承诺要像沈霞一样爱他们。1949年2月茅盾夫妇在北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女婿萧逸。茅盾很赏识女婿的写作才能,鼓励他,关照他写长篇小说一定要做足案头准备,要实地考察采访。
随后,萧逸再次回到解放战争现场。1949年4月临近全国解放前夕,已成为新华社著名记者的萧逸作为随军记者参加解放太原攻坚战。一天前往在太原城郊要塞双塔寺的战斗前线采访,进入已被攻打下的敌军碉堡,拿起话筒向对面敌人喊话劝降。两处相距不足百米,原约定喊话时不打枪的,不料敌人放冷枪,一颗子弹突然从碉堡的枪眼中射进来,正中萧逸头部,牺牲时萧逸年仅34岁。茅盾夫妇继失去女儿之后再次受到重创,当他们收到萧逸的战友寄回北京的遗物,看见萧逸的一本本采访日记和写作计划,数万字小说草稿,以及在北京探望时为丈人丈母娘拍摄的照片、女婿保存的女儿遗物后,老人家双双数度洒泪,悲伤不能自抑。
姑妈孔德沚的文字与手迹存世稀少,据专家统计,姑妈遗墨共三篇,除了以上两封信,另外还有一篇短文。短文原手迹是两张纸,竖版,一张写在《改造日报》稿签上,另一张在白纸上。短文没有标题,也没有记录写作时间,看内容,估计是在沈霞去世一周年那天写的,而作文采取对话形式,是母亲与女儿的对话。抄录如下:
亚(亚男,沈霞的小名),你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吧?可是你妈日夜在等着你有一日再回来呢!也许你妈在做梦,听许多朋友们告诉我你的确是死了,但是我没有看见,你是那样死的,因为你是活泼健康的,青年怎么会死的,不是死得太冤枉了么?
亚!你在死的前几天写了一封信,信内这样说,“妈,我很高兴敌人投降了,我们胜利了,等得十分心焦见面日子等到了,我们一定不久就可以见面了。”有这样的一封信,但你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只过了二天,你会死的。又是这样的死。你妈常想到你死的时候的痛苦。……
亚,妈妈对不住你,放得你那么远,自己不能来看护你,让你不明不白的死去。但是你妈现在只有恨,恨那些好战敌人!假使没有战争,我们不会丢了那温暖的家拖着你们去过着流浪生活吃尽一切的苦。也牺牲了你的学业。但你从不曾说一句抱怨的话,总是自己默默用功。不去浪费一点时间。亚,你是个好孩子,就是这样死去了!因为你跟着我们过着没有自由艰苦漂流的生活,同时也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不合理的事情,因此你后来就深深感觉做个中国儿女责任重大,因此你就感到吃苦是应当的。要为多数人谋幸福,要使老百姓有一日好日子过。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先要自己有吃苦精神。你就决心克服过去那些都市生活的习气,学习适应环境的生活。起码你妈非常不放心的,因为你们从不曾远离过父母,生活是相当舒服,可是降低了生活,害怕你吃不消,妨碍身体健康!但是我的好儿,你真正克服了一切艰苦生活,慢慢弄惯了一切。身体也很好。你屡次来信叫我们不要挂念,你很好。别人也称赞你是个有出息孩子!当然你爹妈听到了多高兴呀!但是,亚,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好人总是这样失去呢?这就是不合理、强暴、没有是非的世界吧?你倒在去年今天死去了。可是吃了八年苦,同胞们今年再死内战炮火里。你还活着的话,一定增加你怒火,去和敌人碰。你安息吧!有千千万万人续你(的)工作。
这篇短文无头无尾,不是信,也不是文稿。想来,沈霞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当天,姑妈与姑父面对她的照片和遗物,有无尽思念的苦楚,隔着时空的纪念显然不能抚平姑妈心里的哀伤。当年,沈霞的遗体由萧逸埋在延安的土地上。一年来,姑妈时时刻刻都在心里与逝去的爱女对话。执笔记录下这篇对话文字,也许是姑父茅盾的主意,建议她用纸写下来,或许可以烧给女儿,来排解满腔的悲愤和思念。这篇短文字字句句饱含母亲切肤之痛,她了解女儿的所思所想,太懂她那未竟的理想。姑妈毕竟是老革命,头脑清醒,痛斥敌人后,将自己拔出坏情绪,转而挥手豪迈地对女儿说“你安息吧,有千千万万人续你(的)工作”。
姑妈对儿子同样如此。表哥在重庆母亲身边陪伴了一些日子,还是想回延安去工作,姑妈深明大义,说,儿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永久留在身边,赞成他回解放区去。三个月后,周恩来亲自安排表哥沈霜直接去北平,茅盾马上将儿子送到周公馆,交到周恩来手里。见到茅盾,周恩来为沈霞不幸逝世郑重向茅盾致哀并道歉,他关心夫人的精神面貌,问说,孔大姐心情好些了吗?儿子又要离开她,她能放心吗?得到茅盾肯定的回答,周恩来才放下心来。
实际上,再坚强的战士也有情绪崩溃的一刻。1945年12月2日,茅盾在给我父亲孔另境的信中说:“但此番我有月余之久胸中如塞冰块,现在只要静下来时也郁郁难以自解。亚男如果死于战斗,我倒不会这样难过的!昔年泽民(弟弟沈泽民)之不幸,我闻讯一恸之后也就排遣开了。我并为亚男悲,因为她力求上进,牺牲了青春时代应有的享受,但结果如此;她是一颗‘未出膛的子弹’,这是人的浪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娜 2024年3月27日摄于北京茅盾故居。这一天是茅盾先生逝世43周年纪念日,因修缮暂时关闭的茅盾故居恢复开放,“万里江山一放歌——茅盾生平展”同期开展。
(本文配图,除署名的外,均由桐乡市茅盾纪念馆提供)
  作者:孔明珠
文:孔明珠编辑:吴东昆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