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文博游”火了,激发“假日经济”新活力

“五一”假期,博物馆成为不少人假期出行的首选。古老的历史以现代的方式精彩呈现,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和历史文物的兴趣。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和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一”假期前三天共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相约逛博物馆已成为假期出游新风尚,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场所“人人人”聚集,“文博热”持续升温,带来城市新消费升级。
图片
5月1日,观众在浙博之江馆参加体验活动。浙江省博物馆供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表达,让文物“起来”。各文博景点深挖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创新阐释渠道,将文博元素深度融入文化产品、旅游路线中,丰富文化供给。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打造AR+VR+MR沉浸式观展、3D扫描与古生物建模复原、文物修复体验、全息数字讲解员等科技体验感满满的元素;冀州博物馆设立了非遗文创展区,推介田园棉手织布、葫芦烙画、景泰蓝花丝等特色非遗产品;承德博物馆推出“朕的祝福”公仔印章盲盒、平安符、安康香囊等文创商品。文博景点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遗产“活”了起来。
优化服务体验,让文物“走来”。专业讲解是影响文博游体验的重要环节。途牛“牛人专线”导游马英表示:“对博物馆‘入门级’的游客来说,自顾自地参观博物馆可能就像是在看一堆历史的‘砖头’,而专业的讲解能够引导游客将这堆‘砖头’塑造成一幢幢建筑。当游客观察和探索的眼界宽阔了,他们才会对历史文化形成更加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在文博游深入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博物馆讲解员、导游等众多从业者创新讲解模式,让游客在吸纳文博知识的同时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启了以“潮玩三国 烟火锦里”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太山博物馆打造“地宫蝶恋”“侠客行”“诗情话艺,漫享五一”等“五一”系列活动;中国彩灯博物馆开展24节气与灯主题讲解、五一非遗体验亲子活动、《云赏非遗彩灯》等体验项目。以表演方式展现文物故事,引导游客参与文娱活动,人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让游客在吸纳文博知识的同时有体验感、参与感和收获感。
服务再升级,让文物“亮起来”。为了更好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吉林省博物院、长影旧址博物馆等吉林省内66家博物馆均在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天津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至每晚8点,并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宁波博物馆推出的“远古江南·海陆山河——纪念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多地博物馆“上新”,优化服务水平,深化宣传引导,通过提前开放或延迟闭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游客的参观需求,拉近人与历史的距离。
“五一”文博热,既是高品质的文物资源对公众的持续吸引,更是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升级和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追捧。用现代创意呈现历史文明,新技术、新形式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活泼,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进一步建立与潜在受众之间的强联结。优化服务水平,持续释放文博旅需求,让历史从书本走入百姓生活,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掀起一阵阵“文博热”,助力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作者:王贤龙 郭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