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菜园集镇:念好“三字决”用好“组合技” 旧家园变身新花园

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徐嘉辉 报道
作为全国重点镇,东明县菜园集镇紧紧围绕“打造北部功能区的核心区,东明县共同富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分阶段在镇全域铺开推进,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念好“责、建、管”三字决,用好多重组合技,下大力气彻底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实现农村气质颜值、农民生活品质双提升,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筑基垒台。
图片
全力攻坚,压实“责”字。东明县菜园集镇不仅把人居环境整治当作惠民生、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还将其作为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发展工程,自我加压,齐心奋进。一是统一思想。镇主要领导牵头,先后深入34个村实地调研,重点搞清村里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等问题。同时组织镇村干部赴先进村庄观摩学习,参与人数累计超过300人次,打消个别干部顾虑,扭转了部分干部不敢干、不会干、不想干的消极错误思想,统一了镇村班子思想,达成共识,就是这活必须干,还要干得好、干出彩。
图片
图片
二是压实责任。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管区书记统筹管区所辖村庄整治工作,村支部书记负责本村具体整治工作,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分片包户,胡同长、党员等负责具体街道,全镇共划分238个小网格,参与网格管理人数超过300人,构建起“书记、镇长+管区书记+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网格员+胡同长、党员”的五级责任体系,压力层层传导,任务细化落实,工作推进有序。
图片
图片
三是奖惩并行。镇党委定下“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严规矩、硬纪律,坚决防止做表面文章。特别是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纳入到管区、行政村年底综合绩效考核中,确保该项工作得到重视。同时,在年底表彰大会上,设立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累计表彰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30人,精神、物质奖励并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片
图片
全域整治,抓好“建”字。东明县菜园集镇坚持全镇统筹,梯次推进,确保各村特色纷呈、一村一韵。一是全面整治。提出“全域整治,整村提升”的高目标、高标准,分阶段完成全镇34个行政村的整治工作,整治过程中既重面子又重里子,无论主要道路还是背街小巷,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打造,绝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把人居环境整治当作对村庄的又一次建设,将村内的残垣断壁拆除重建,全面清理占路的房前屋后高台,对村内裸露地面分类实施硬化,主要道路统一铺设水泥路,村内背街小巷、休闲广场等铺设行道砖,始终用高质量的建设换来高质量的人居环境,累计拆除残垣断壁1000余处,硬化道路30余公里,打造村级文化广场超过30个,美化墙体20余万平方米。
图片
图片
二是就地取材。征求群众意见,结合村内习俗、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注重保留原有生态,就地取材,打造“一村一景”的特色人居环境。比如在庄寨村打造了超过5000平方的庄周文化主题墙绘;在支寨、宋寨、丁寨等村用竹篱笆围起菜园、花园、果园,累计打造苗圃超过1000个;在后衙村坑塘内种植荷花,坑塘边栽植垂柳,昔日垃圾遍地的坑塘变身“见水、见绿、见底”的荷塘。
图片
图片
三是创新打造。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发挥群众想象力,让创新贯穿始终。在丁寨、马寨两村,将村内手艺人的浮雕技术与村历史人文有机结合,形成特色浮雕画1178幅。同时,利用村庄毗邻东明石化,修车铺多,每年废弃大量轮胎的特点,以轮胎改造为重点,使用轮胎超过3000条,创新打造一批轮胎景观,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相互联动。
图片
图片
全程维护,注重“管”字。东明县菜园集镇深刻认识人居环境后续管理的重要性,在压实物业、公益岗、网格员等日常管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宣传,帮助群众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对人居环境“软环境”的塑造进行新的探索。一是专业管护,深入研究树种类型,立足长远挑选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确保成活率。探索“树种+管护”打包购买模式,将后续管护一并打包给第三方公司,并实行“分期付款”方式,有效激发第三方公司管护积极性,督促其全程专业管理,实现绿化苗木成活率95%以上,保持村中常绿常新。
图片
图片
二是主动参与。从村规民约入手,着力完善群众自治,让群众自己约定俗成,主动担“责任田”,让规矩蔚然成风。相继补充完善了“丰收季”有序晒粮、门前“三包”、垃圾入桶等条目,还对长期坚持较好的家庭给予洗衣粉、肥皂、围裙等物质奖励,并优先授予“美丽庭院”称号,让群众既得实惠、又享荣誉,助力“高颜值”村居环境常态长效保持。先后调整村规民约20个,制定特色条目12份,发放小礼品价值10万元。
图片
三是宣传带动。打破常规宣传模式,选择生动鲜活、潜移默化的宣传,定期组织未整治村的群众代表,前往示范村参观学习,通过村民的亲身感受,让人居环境整治的理念深入人心,累计组织观摩活动20余期,参与的村民代表超过400人次。看到示范村一尘不染的道路,别出心裁、寓意美好的墙绘,房前屋后的竹篱笆菜园,以及绿化带、文化广场、小花园、湖畔绿地等怡人景观,未整治村村民心生向往,打心底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图片
图片
通过群众间的口耳相传,原本推进难的拆高台、拔菜园、清老屋等工作,变成了群众自发干、自愿清,垃圾堆、柴火垛等“碍眼地”不复存在,有人甚至自愿贡献出门前的菜园子让村里建篮球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