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提醒中国留学生遭遇电诈勿打钱!“逮捕命令书”错漏百出

5月7日,法学教授罗翔披露一起海外中国留学生身陷电信诈骗的事件,指出相关文书中的多处常识性法律错误,提醒该留学生“千万不要打款汇钱”。南都此前报道,近年来多地中国留学生曾遭遇类似电信诈骗,多地警方和我驻多国使领馆都曾公布相关案件或作安全提醒。
图片
2023年12月,美国犹他州一名身陷电信诈骗的中国留学生被警方找到。
5月7日,罗翔在其公众号发文称,前段时间收到一封邮件,发信人非常紧张和害怕,说自己在海外留学,莫名其妙被通缉了,还收到了引渡逮捕命令书。对方称其涉嫌跨国诈骗案,涉案金额四百多万。逮捕命令书特别说明,这是保密二级案件,擅自泄密和通风报信者都要重判。
罗翔表示,在看过该留学生发来的相关文书后,发现其中不仅有不少错别字,还有许多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常识性法律错误。如文书中某市人民检察院所盖公章居然是公司用的“法务专用章”;将“无期徒刑”与“终身监禁”连用;混淆“罚金”与“罚款”等。
罗翔称,他已给这名留学生回信,告诉他肯定是被电信诈骗了,千万不要打款汇钱。罗翔还提到,“这里给各位海外留学的朋友一个提醒,看到这种文书,千万别上当,一定要及时问问亲朋好友,朋友们共同的智慧应该可以抵制邪恶。”
南都记者曾在《起底盯上留学生的“虚拟绑架”术:手段不复杂,被恐吓易中招》报道中梳理发现,近年来多地中国留学生曾遭遇类似的电信诈骗,他们或被冒充警方等权威部门的诈骗分子欺骗,或被告知家人受到威胁,最终均被诱导自行与外界切断联系,有人甚至将“自导自演”的勒索信息发送给家人。为此,多地警方和我驻多国使领馆都曾公布相关案件或作安全提醒。
曾协助处理过多起类似案件的教育部“平安留学”行前培训项目专家、国际安全教育专家王学军曾告诉南都记者,犯罪分子的黑手之所以会伸向中国留学生,首先是因为留学生普遍年龄偏小,缺乏社会经验,他们一个人在外更容易轻信他人,在收到恐吓、利诱后往往容易“中招”。此外,很多中国留学生缺少安全教育,危机意识不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力也比较弱,容易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资深反诈民警谢警官也曾告诉南都记者,普通电信诈骗通常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进行,真正走到最后转钱一步的受害者少之又少。但盯上留学生的诈骗分子,往往早已提前布好了局。因此,谢警官认为,要想使犯罪分子无机可寻,首先是留学生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应第一时间与家人联系。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