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水变暖,一种怪虫在太平洋大量出现,渔民称其“海黄瓜”

信息来源于NOAA,natrue。
海洋持续升温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这个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比看到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存在的历史都久!以往我们会觉得这是很遥远,不会影响我们的现象。但随着变暖现象的加剧,就算我们普通人也能从频发的异常气候现象和越来越高的温度中窥见一二。
陆地上尚且如此,海洋里的反应就更剧烈了。
从2013年开始,全球海洋就开始了明显的“海洋热浪”。最早是开始于太平洋东部的一片水域,这里的温度异常升高了3摄氏度,这个区域的热浪被科学家们称为 “斑点”(The Blob)。很快,这样的现象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出现,又扩散开了,直至让所有海洋的温度都上升了。
图片
“斑点”在2019年卷土重来,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海洋升温,再这么反复几轮,那真的要完蛋。持续的异常升温导致海洋动物们苦不堪言,大量鱼类数量减少,它们为了求生存被迫迁徙,而以它们为食的海鸟没能迅速察觉而出现了因饥饿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在这样的一片狼藉中,却有些物种成为了受益者。
大量出现的怪虫
理查德·布罗德尔(Richard Brodeur)是正儿八经的老美国星条旗,出生精英家庭的他没有沾染纨绔气息,而是潜心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渔业生物学,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太平洋海岸进行研究和调查工作。
如此有经验且见多识广的他,却在2014年第一次在俄勒冈州见到了一种奇怪的浮游生物:这看起来像是一根封闭的管子,整体形状跟黄瓜特别像,其分布地的渔民都直接叫它们“海黄瓜”。经过查证和回忆,布罗德尔确认这是火体虫(pyrosome),自己曾在加利福尼亚州沿岸见过,但在俄勒冈见还是首次。
图片
本来以为就是一次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此后的两年年,布罗德尔意识到火体虫变得越来越常见了,甚至到了2017年,火体虫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大量涌现。光是看的也许不直观,有一个恐怖的数据:一次调查巡航,布罗德尔在5分钟内用拖网拖了6万只火体虫上来!布罗德尔的研究团队于是把GoPro相机固定在网上放到海中,结果他们看到了密密麻麻数不清的火体虫在水中漂浮,目光所及全部都是!甚至蔓延到了水深100米处!更深处也许还有,但是设备受限只能观察到水深100米处。
图片
火体虫
火体虫看起来是一个透明的黄瓜,但实际上“每一个”火体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无数微小的个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群体生物,跟珊瑚有点类似。
每个火体虫个体实际上只有几毫米那么大,它们本身的结构跟组成的“透明”黄瓜相似,就是一个带有滤网的管子,海水从一端流入,各种营养物质被管子内部的滤网抓住,其他的海水就可以自由离开了。
虽说是由无数个体组成,但它们这些个体都是起源于同一个胚胎的克隆,克隆啊,可以说全部都是一模一样的了,所以火体虫也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已知最大的浮游生物之一。其中最大的棘刺纹火体虫(Pyrostremma spinosum)体长可达30米!而布罗德尔在俄勒冈州看到的是大西洋火体虫(Pyrosoma atlanticum),它的体型就小很多了,但也有60厘米。
图片
火体虫大量繁殖的情况跟海洋升温大概率是脱不开关系的,因为火体虫本身喜欢温暖的海水,而且它们大量繁殖的情况跟海洋升温显然是同时出现的。
那火体虫好像也没啥危害,它们大量繁殖又能怎么样呢?
其实还是有危害的,自然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的异常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火体虫的异常数量改变了能量在整个食物网中的传递方式。
影响巨大
火体虫的大量繁殖导致海洋食物链在中低营养级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的数量大量增加了,意味着它们需要的食物也大量增加了。而火体虫作为食物网底层的物种之一,跟其他一些底层物种的食物是相同的,比如浮游螺类、小型水母、磷虾、沙丁鱼等。
本身海洋升温就会使得很多食物消失,现在火体虫再来抢一下食物,使得其他底层物种的生活变得相当艰难,这是肯定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的。
而且火体虫还特别“自私”,它们死后就会直接快速沉入海底,其他的物种不太乐意吃它们。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迪伦·戈麦斯(Dylan Gomes)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他们对这场剧烈海洋热浪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该研究中显示,98%的火体虫生物量最终会直接沉入海底,不会再被其他生物吃掉,它们的能量最终会在深海海底,很难被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摄入。
图片
关于为什么大部分海洋生物都不吃火体虫,目前研究者们没有定论,他们怀疑可能是因为火体虫口感很差,另外火体虫因为是大量繁殖蔓延到原本它们不存在的区域,因此捕食者们还不确定火体虫能不能吃。
后记
现在的情况就是,研究者们知道火体虫大量繁衍了,并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除了这些已知的,其他方面还有待研究。
从海洋升温持续加速以来,大量的鱼类的捕捞量都下降了很高的比例,但研究者们表示不能简单全部归咎于海水升温这个原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数量下降可能是综合因素导致的。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