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转伞舞吗?丨闵行情

图片
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
或鸣锣击鼓
或吹拉弹唱
或村歌社舞
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
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
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
便更有了 “人气”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颛桥转伞》。
图片
打开下方原文链接可听音频
https://mp.weixin.qq.com/s/RIu2Bx28CptXdXlOW7itig
颛桥转伞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描写的是古代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情景。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颛桥,其称号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鼓艺、一个是灯艺、一个是纸艺。鼓艺是富有颛桥特点的颛桥腰鼓,而作为闵行区颛桥镇盛行已久的伞灯,通过不断创新,则以舞蹈形式演变而成今天传承度较高的转伞舞。每一个重大节日里,都以其绚丽的色彩、灵动的身影、高超的技巧,传递着和平盛世的喜悦和欢庆,传递着对今日生活的赞美和歌唱。
图片
转伞在颛桥重阳糕会上表演(资料图片)
转伞舞的伞面与众不同,区别一般的伞舞,伞面上放一个球转,既有竞技的一面,也有娱乐的一面。作为颛桥镇的传统项目,2012年3月,颛桥转伞舞走进了银星小学,四十名热爱舞蹈的农民工子女组成了银星小学转伞舞队。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舞蹈。他们的节目《伞韵旋珠》曾代表颛桥镇参加了2013年闵行区创作节目汇演,获得了新人新作奖;在2013年闵行区广场舞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上,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并入围百支优秀团队称号;2014年闵行区创作节目汇演也获得了新人新作奖。
平时,银星小学转伞队分2批队员进行训练,老队员为五年级的同学,每周训练两次,主要复习舞蹈和练习新的技巧。新队员为三年级的同学,每天早上训练四十分钟,主要练习伞上转动小皮球的技巧。目前,他们的代表作有民间舞《伞韵旋珠》和广场舞《伞珠飞舞》等,受到了一致好评。
此外,2013年,颛桥镇组织文体干部、文化服务员、社区居民组成培训班。在基本掌握了转伞的技能和技巧后,又把转伞编排成四十人的广场舞蹈。
这个项目在2014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并入围百支优秀市民舞蹈团的称号。如今,转伞舞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也加入了新鲜的血液,转伞舞也因此更多地出现在了市民眼前。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
《艺心艺意》是“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讲述了流传至今,或渐渐消逝的民间艺术。它们多流传于市郊,在乡镇村宅间互通,带着独特的民间审美和亲切的本土乡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渐行渐远。该书的出版,就是希望能成为这些民间艺术曾经存在的佐证,做到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2024年5月起,第十三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