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部长试乘AI自主操控的F-16战斗机:人工智能正在引领军事革命?

当地时间2024年5月3日,美国空军部长Frank Kendall试乘了由AI(而非飞行员)自主操控的F-16战斗机。这架技术验证机型号为X-62A,飞行时速每小时550英里(约合885公里)。
在这次测试飞行中,Kendall搭乘的X-62A与1架由真人驾驶的F-16战机近距离伴飞,两机最近距离达300米左右,还互相尝试进行了近距离格斗演练。
一小时飞行结束后,Kendall说:他相信这个还在继续学习的AI将有能力自主决定是否在战争中发射弹药。
这个重要的技术进步节点,被大多数人所忽视,而其恰恰是AI在娱乐游戏表层之下显露的峥嵘——人工智能,很可能是少数科技领军人物所认为的Terminator(终结者)。我们尚无法确认如科幻电影那样的“人机决战”何时爆发,但AI在当今的战场中已得到应用,开始用于杀伤肉身人类士兵,是不争的事实。
人工智能的长足进步
2024年初,乌军的FPV无人机遭俄军电子干扰,与后方操作员之间的加密通讯被切断,失去控制的乌军无人机仍凭借逻辑电路记忆功能,继续飞行,直至击中俄军战车。受此鼓舞,西方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AI科技,进一步改进并提升智能型FPV无人机:不再通过加密数据链进行远程人工遥控,而是“发射后不用管”,无人机根据目视侦察、智能识别、自主决策来攻击敌方目标。
广大民众通过娱乐式体验,慨叹ChatGPT的强大,同时又认为GPT再怎么进步,也不过是个乐子:聊天、画画、创作娱乐短视频……不过是填补生活空缺、增进生活情趣的玩物罢了,这种认知过于短浅且有害。事实上,ChatGPT不断迭代,所展示出的视觉识别、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功能,并非是讨人类欢心,而是其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的过程。
早期的计算机,用较为原始的暴力解算、穷举算法,即利用电脑的超强算力,把所有可能性都计算出来,譬如:1和2的组合,有11、12、21、22等排列组合方式。但当问题非常复杂时,譬如围棋,如果用穷举算法硬算有10×170次方可能,如果用愚蠢的暴力解算,电脑绝无可能战胜李世石。
AlphaGo能战胜人类,皆因“人工智能之父”、谷歌副总裁兼工程研究员Geoffrey Hinton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穷举算法技术路径走不通,AI如果想要取得近似人类的突破性发展,那就必须模仿人类思维,走神经网络学习的技术路径。
简单说:我们人类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做出判断,不是通过暴力解算、穷举算法,而是通过大脑的细胞神经网络,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做出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灵商)很高的柔性判断。在十字路口,我们不需要在脑海里调阅世界上所有信息,而只需要左右一瞥,马上就能做出对路况的瞬时、完整、立体、理性判断,以决定是踩油门,还是等红灯。
Hinton在谷歌的重要成就,就是构建AI神经网络、推动“机器学习”,使AI像人类那样去认知世界。ChatGPT从刚开始傻呵呵、错误频出,到当前4.0版本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缜密,甚至接近通过“图灵测试”,体现出AI在认知世界方面的不断进步,随着其学习深入,达到万物通联、触类旁通的近似完整全面的人类思维时,就是AGI(通用人工智能)成功之时。而“机器学习”的效率之高、进展之快、成果之显著,把Hinton本人吓得不轻,遂于2023年初离开谷歌,转而投入减缓AI发展速度的工作。
AI对空战的意义
2024年初,Figure 01机器人展示时,在满桌杂物中有个苹果,测试者说“我饿了”,机器人扫视了桌面物体,迟疑了1-2秒后,挑出苹果递给测试者。这体现出AI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视觉识别、语义理解、归纳和演绎推理、自编行动流等整合行为能力,同时也体现出AI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暂时还无法与人类相媲美的现状。
在AI的测试与展示中,1-2秒的识别与决策迟疑,无伤大雅。但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高速空战中,则是不可容忍的弱点,因为即便是高亚音速空战,1-2秒时间差,意味着喷气式战机能飞300-600米远,反应速度慢1-2秒的战机,只能给对方刷战绩。
而美国空军敢把部长Kendall塞进X-62A进行模拟空战体验,显然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是AI科技在空军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要想进行Dogfight(近距离格斗)就不能有丝毫延误,更别提1-2秒的时间延迟。可见,F-16的军用计算机和美军标Link-16数据总线,比民用设备和网络要快得多。
现代航空科技,已经能使战斗机具备近似于科幻电影里的梦幻性能,而阻碍飞机性能进一步发挥的,不是机械、电子技术不足,而是人类的肉体。由于人的生理所限,飞行员一般只能承受9G以下的机动过载,极少数身体素质极佳、训练水准极高的王牌机师,短时间能拉到11G过载,再高G值,飞行员就会昏厥。
而空-空导弹因不需要承载飞行员的肉体,其金属结构弹体的强度能承受40G的超强过载机动。战机在较近距离被空-空导弹锁定,被称为“不可逃逸区”,意味着无论战机机师的技巧么多高超、意志多么坚定,也无法逃过导弹攻击,在“不可逃逸区”近乎100%的命中率,使那些“超机动甩开导弹”的电脑特技镜头,只能存在于《Top Gun》(壮志凌云)这类娱乐性空战电影里。
目前空战的瓶颈:飞行员的肉体,成为进一步提高战机性能的障碍;而导弹的制导系统,没有人脑聪明。虽然导弹在“不可逃逸区”具备一击必杀的性能,但其功能却很单一(只能在单一任务环境中一击必杀),不具备人脑的全方位、多样性、灵活性、多重任务、适应极为复杂多变环境之主动思维能力。
因此,提高飞行员肉体抗荷能力的科研,与提升武器制导系统“聪明”程度的科研开发,同步进行。几十年努力下来,虽然有抗荷服、倾斜座椅、先进供氧系统、科学体能训练等科研成果加持,飞行员的肉体抗荷能力有所提高,但似乎已走到尽头,人类的心脏、脑组织、肌肉、骨骼、血管承受极限压力后,对健康产生严重损害,能力却再也无法提升。
而AI却取得了长足进展,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路子越来越宽。毕竟,硅基智慧没有衰老和死亡之虞,它们的进化是逐代叠加,谓之:存贮。所以AI的“机器学习”是学会了就不会忘,例如ChatGPT,看似是能聊天,实则是AI在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认识世界,从最开始的“苹果是水果”到Figure 01的“苹果是水果-水果能吃-苹果能吃-测试者饿了-测试者想吃东西-苹果能吃,所以测试者可以吃苹果-桌上有个苹果-可以让测试者吃苹果-拿起苹果-把苹果递给测试者”一系列行为程序,最终完成人所需要的、近似于人正常反应的行为。
在军事层面亦如此,目前,X-62A运载美空军部长Kendall完成了某个科目的飞行,体现出AI在军事领域的巨大潜能。空战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次飞行测试与表演就能解决全部难题。超视距空战、对地/对海攻击、近距空中支援、多重任务转换、复杂与恶劣气象飞行、战伤与故障的应急处置等等,还有数百个科目需要学习、训练、测试,X-62A不具备立即投入实战的能力,它还需要几年时间,一个科目一个科目地学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测试。
但总体方向非常明确,AI学会了就不会忘,它不需要睡觉、不会疲劳、没有恐惧、不畏死亡(除非在空战软体之外,吃饱了撑的再给AI编写畏惧情绪组件),假以时日,待AI掌握了所有空战科目,那么在空战领域,它就是AGI。
AI应用于空战领域,有如此前景,推而广之,其在海战、陆战、特种战、太空战方面,也拥有同样的潜力。因此,目前在娱乐游戏领域表现萌萌的AI,完全可以成为战场上的Terminator(终结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