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讲好中国企业发展故事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5月是绿意盎然的时节,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2024年5月10日是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
5月8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 “品牌新力量之‘春光至,万物生’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指出,品牌建设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工作任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了“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为“中国品牌”下一步发展明确了建设方向。
“随着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重视,我国品牌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竞相涌现,老字号品牌、非遗品牌、文旅品牌各展风采,品牌企业陆续登上国际舞台。”季为民说。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速度较快,但是我国国际知名品牌还不算多,品牌在国际舆论场上仍缺乏一定的话语权,从品牌大国迈向品牌强国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季为民认为,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企业故事,提高中国企业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企业形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提升企业的国际传播能力?
当前,中国企业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着找不准站位、对不准频道、发不准声调、讲不好故事等问题,也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等现象,制约中国企业品牌的进一步国际化。
在季为民看来,推进企业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也需要媒体、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具体而言,他谈到五大方面:
第一,强化国际传播意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力。人类即将步入“万物皆媒”智能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多样,任何企业及其个体都难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中国企业应全面提升国际传播的认识和能力。
第二,实施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战略,提升社交平台和视频传播意识,讲深讲准讲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故事。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媒体融合技术,提高社交平台和短视频传播意识,进行生动、直观和丰富的对外传播,建立稳定的、专业化的国际传播营销推广系统。
第三,我国企业需要提升媒介国际传播实力,避免或纠正各种偏见、误解、不解。要制定适应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国际传播基本原则:及时全面地公开真实信息;用多元互动的声音传播真实丰满的中国企业形象;尊重传播对象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以“正面效果”导向升级“正面宣传”理念等。
第四,建立专业化的企业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精通目标国文化和语言、具有新闻专业素养的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打造多元高效的企业国际传播平台和媒介,努力提高我国企业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和传播效果。
第五,中国企业的国际传播应强调合作共赢,企业应与驻在国的民众、社区、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建设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共同发展。
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季为民认为,这不仅对品牌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出全新的挑战,也将为品牌传播带来莫大的机遇。对企业来讲,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对讲好中国企业发展故事、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重大意义。
“全媒体时代,媒体生态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媒体形态上,不再是单一的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而是形成所有媒体渠道联通的一种平台架构和生态系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媒体的功能属性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包括新闻媒体、行业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等,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如今,全媒体宣传已成为企业树立品牌的常规操作,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季为民表示。
季为民还强调,企业品牌传播可以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实现品牌建设和发展的长期目标。同时,品牌也需要不断评估和优化与媒体的合作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为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应不断革新,与时俱进。
(编辑:朱紫云 审核:夏欣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