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喧嚣热闹 男排路在何方

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
告别过去三年的起起伏伏,重装出击,2023-2024赛季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4月14日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谢幕。无论是夺得历史第17冠的上海光明男排,还是屈居亚军的北汽男排,都在这5个月的最长赛程中有不小的收获。
图片
尽管这一季的京沪大战不像往年那样“火星撞地球”,仍旧吸引了两地乃至全国各地排球爱好者的目光。在沉寂了三年之后,重新拥抱市场的排球超级联赛被寄予期望。
是的,中国男排已再度无缘奥运会,但“京沪大战”再度唤起了人们对男排的激情──逐渐升温的球市、强力外援的回归、一张张崭新的面孔,无不让人期待中国男排的明天。
冠军球队的主力自由人曲宗帅掷地有声道:“未来,我仍然希望为国家队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希望中国男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为何年年都是“京沪大战”
近年来,每一季的“京沪大战”都是男排联赛的最大看点,强强对抗将联赛一次次推向高潮。自2013-2014赛季首次在联赛决赛中相遇,两队已经进行了8次决赛。其中,上海男排在2015至2019年间完成四连冠,北汽男排在过去两次联赛中均击败对手,拿到联赛第四冠。今年4月顶峰相遇,上海男排笑到了最后,登顶史无前例的联赛第17冠。
2023-2024赛季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男排三场总决赛,北京光彩体育馆和上海卢湾体育馆见证了球迷的热情。决赛门票早早售罄,现场座无虚席。尤其是第三场,上海恰逢CBA季后赛“京沪大战”和申花对国安的中超焦点战。最终,本地体育频道上海五星体育选择直播这场意义重大的排球比赛。
4月14日晚,距离比赛结束已有1个多小时,卢湾体育馆外停留了大量球迷,只为向自己心爱的球员送一个祝福、递一个签名本。他们之中,除了上海本地粉丝,还有不少从北京赶来的北汽球迷,甚至有一些在沪工作和学习的外籍人士。
政策的扶持、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广泛的球迷基础,共同决定了京沪三大球的繁荣。
以北汽为例,不同于国内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只管注资,北汽集团参与俱乐部的运营和管理。政府和企业强强联手,北汽模式在现有体制下更具生命力。上海排球的冠军总数全国第一,无人能出其右,得益于本赛季放开手脚引入强力外援,又未雨绸缪,加强培养本土球员以及挖掘内援市场。两队的成功是综合因素使然。
图片
要不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上海和北京的强大,不代表中国男排的强大。上海和北京人才济济,不代表中国男排有很大的选材空间。
中国男排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排坛飞人”汪嘉伟红极一时,沈富麟是世界杯最佳二传手,北大学子曾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现在,中国男排与世界劲旅拉开了差距,其中一大原因是人力和财力投入不够。近年来,持续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乃至花重金引进世界级外援,只有上海和北京能坚持不懈地落到实处。
“请进来,走出去”,中国男排或许才能加快新老交替步伐,提升自身实力。
今年联赛结束后,北汽男排主教练李牧坦言:“国外强攻手的速度、变化、稳定性以及保障能力都值得我们的年轻选手好好学习。”无论是北汽男排的美国国手霍尔特,还是上海男排的前波兰队国家队队长库比亚克、塞尔维亚国家队的阿塔纳西耶维奇,都在决赛中展现出了全面的技能。而且,他们所在的国家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并没有跻身前三,足见当今世界男排的水平之高。
李牧还表示,下赛季北京队还会让张秉龙和邓忻朋等球员出国打球,增加高水平比赛的经验。目前国内联赛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实力悬殊的场次比较多,锻炼价值有限。中国男排要想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特别是让国内的球员出去长见识、增实力。
去年中国男排确定无缘巴黎奥运会后,一批优秀球员留洋海外。李牧指出:“主攻张景胤的进步跟他在波兰、俄罗斯打球有很大关系。出去之后,在场上有5个国外球员带着打,进步比较快。”同样,从日本联赛回来的彭世坤在上海男排的冠军阵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当选本届联赛MVP。
李牧说:“中国球员要想较快提高,应该坚持走出去,而且最好能打两三个赛季,有一定的延续性,收获会更大。我们坚持让国内球员出国打球,也是希望这样的经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兑现运动天赋,将来有机会为国家队贡献力量。”
图片
联赛该如何更职业
近几个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同咪咕视频合作,对赛事进行网络直播,体现了联赛在新时代下主动拥抱市场、与时俱进。不过,地方电视台直播场次较少,这同排球项目本身的商业开发程度不高不无关系。当然,这其中有些争议一直没有停止。
首当其冲的是赛制。自1996年以来,赛制几经变化,大循环、AB组、南北分区、预复决三阶段、赛会制等等。总决赛从7场4胜制、5场3胜制到3场2胜制,并没有固定。包括引援制度每年也都有调整。
没有稳定、连续的赛制,球队、球迷、赞助商、媒体都会无所适从,职业化的进程推进无疑就慢了。
诚然,过去三年因为疫情,联赛采取了赛会制,时间一再压缩,使得上赛季成为史上最短联赛。拨云见日,2023-2024赛季体育市场的重返活力,成为有史以来最漫长的联赛。长赛制容易令人产生疲劳,对运动员挑战很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本届联赛的积极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球迷看得尽兴;其次,低水平球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最后,强强对话的场次也多了,年轻球员跟在主力球员和强力外援身边学习的机会更多了。其实,职业体育联赛,5个月的赛程并非很长,赛季结束后,不少球员依然可以选择留洋,继续锻炼深造。
排超联赛要坚定地走市场化、职业化道路,总结近几个赛季的经验教训后,将赛制固定下来,要让球员有更多的比赛可打,而且是高质量的比赛。
校园输送人才堵点在哪里
美国、日本等排球强国的竞技排球依托于雄厚的校园排球基础。美国大学排球联赛有3000多支女排队伍、1000多支男排队伍。中国的三大球项目中,排球在校园体育内的地位不及足球和篮球。在当今亚洲排球强国日本,排球是作为兴趣爱好,从小开始系统培训,而在中国,纯业余的青少年排球培训机构、俱乐部并不多见。即便有,又有几个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参与排球训练?
其实,中国的校园排球大有可为。毕竟,光靠各地体校培养排球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国校园众多。
从大学校园排球中挖掘好苗子,送到职业联赛体系,上海男排是尝鲜者,亦是受益者。2018年,上海男排将北京交通大学排球队队长武弸智招致麾下。从未参加过专业队训练的武弸智很快就展现出了天赋和潜力,经过两个赛季的磨炼,挑起大梁,成为上海男排夺得全运会冠军的一大功臣,并多次入选国家队。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研三学生刘嘉俊又被上海男排看中,第一次参加联赛敢打敢拼,展现出不俗的实力。在北汽男排,胡朕卓已坐稳主力位置,他来自清华大学。
如果专业队和大学融合,形成合力,排球人才储备要强很多,关键要看中间这个渠道如何打通。培养出武弸智的北京交通大学排球教练陈星飚表示,比起高校篮球和CBA联赛之间相对成熟、顺畅的选拔、输送机制,高校排球与专业队之间的交流、沟通还比较少。国内专业队的运动员大多是由地方培养,受传统专业队模式的限制,人员流动比较困难。
校园排球向专业队输送球员的堵点在哪里?校园排球如何与专业队更好衔接?这是值得排球专业人士探讨的话题。
图片
无缘奥运的国家队何去何从
去年,志在冲击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中国男排未能如愿,在世界男排联赛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随后,中国男排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亚军,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铜牌。这两枚奖牌为在低谷中徘徊的中国男排增添了一些亮色,但总体而言,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此前,中国男排主教练吴胜说:“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强队所在的联赛长期保持在高水平运行,激烈的联赛使队员在水平伯仲之间的比赛中不断提高,加之稳定、可靠的梯队建设,国家队得以源源不断获取优秀人才。这是值得中国男排学习的。”
同样是这一年,低谷中的中国排球在青少年、社会层面正在积蓄着力量。青少年赛事竞争激烈,在U17男排全国锦标赛中,上海体育中学强势夺冠,山东男排的青训队伍数量最多,一口气报名了4支队伍。针对比赛中青少年暴露出的问题,中国排协为U18和U20男排安排了长达4个月的集训。
排球比赛不会永远输,也不会一直赢。在重回世界排坛的道路上,要允许有试错的空间,需要多一点时间和耐心,既需要世界先进的技术、打法和战术,也需要对球员知根知底的教练,将全队紧紧拧成一股绳,还需要层层递进的梯队建设以及广泛播撒的排球文化。相信,当量变到了一定时,就会迎来质变。(文章来源: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