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萧敬腾:我这辈子没有浪费过什么时间

出道已17年的流行乐歌手萧敬腾,今年多了一个新身份:音乐剧演员。他在音乐剧《胭脂扣》中饰演男主角“十二少”。4月19日,南京保利大剧院的舞台下,粉丝们努力寻找其独特的“萧式唱腔”,也惊喜发现,从万人体育馆到千人剧院,“老萧”一样游刃有余。
当天正值谷雨节气,一场大雨又坐实了他的“雨神”标签。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专访时,这个绕不开的话题让他笑了。从2012年获得这个标签开始,他已经被问了上万次,“雨神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标签了”。
图片
“首演是4月7日,在上海,那天我可太紧张了,可能这一辈子也没有那么紧张过,跟之前开演唱会上场前的那种紧张完全不一样!”南京是音乐剧《胭脂扣》巡演的第二站,作为音乐剧萌新,萧敬腾始终忘不了那种因剧院新舞台带来的不可控的紧张感,但又找不到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它。在整个采访中,萧敬腾的回答基本上都没有做任何情绪性铺垫,很直接也很真诚,可见他是真的紧张了。
演唱会巡演登陆的都是万人体育场馆,甚至是360度的舞台,而音乐剧上演的是180度的剧院舞台,“空间、环境,以及音场的反射,还有观众的角度,都不太一样,所以我有陌生感。”不过,上海演出4场后,他开始享受这个舞台了。
流行乐手唱音乐剧,这个跨界不简单。对萧敬腾来说,或许更不容易。
他在音乐剧面前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在此之前,他虽然凭电影《杀手欧阳盆栽》拿过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但也仅有两三部影视剧的表演经历。
萧敬腾先去上海戏剧学院上课,学习声台形表。音乐剧《胭脂扣》根据李碧华的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地由香港改到了上海,但是萧敬腾有台湾腔,口音调整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困难在“表演”。
“一开始我也放不开,很尴尬,后来慢慢投入,每堂课我都会哭好几次。”萧敬腾在努力地理解“表演”本身,他直言,会哭不代表演员的眼泪是廉价的,每个人的演绎不同,角色的动机也不一样,有的人会哭而有的人不会,“我比较感性,只要投入了,就容易动情。在《胭脂扣》下半场动不动就会哭,不过观众离得远,可能我哭得满脸鼻涕,大家也看不到,但一定能看到由我的肢体动作透露出的悲伤。”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萧敬腾有“阅读障碍症”。
小时候因为阅读障碍症困扰,学习成绩不如意,甚至被老师和家长当作问题学生,他也日渐叛逆,后来被送去艺术班,没想到由此走上音乐道路,同时他的阅读障碍症也才被发现。
萧敬腾曾参加过一个相关的公益节目。他分享说,阅读障碍症使他无法顺畅地看漫画和外语片。外语片的单词太多,字幕滚动快,比如《泰坦尼克号》,他看了不下20次,依然没看全。
此次饰演《胭脂扣》男一号,台词量可观。专访前,《胭脂扣》剧作方就向记者透露了萧敬腾的“笨方法”,先把演出全场录下来,把自己的台词部分空出来,一有空他就会打开录音,一边听,一边“填空”自己的台词部分。所以进组前他就已经背下了包括对手演员的所有台词,并学会了所有歌曲。
都是唱歌,但音乐剧与流行乐是不同的。萧敬腾说,无论是歌词内涵还是演唱情绪都不一样,“音乐剧的歌词是在讲述剧情,每一句都有具体意义,起着剧情转折的作用,而流行乐,则是大片的情绪,一首歌可能讲述的就是一个氛围”,这也是他努力调整的地方。
记者问及他为跨界所做的努力时,萧敬腾只简单概括说:“这是我必须自己克服的地方,所以很努力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整个剧本。”
进组后,萧敬腾依然不断更新十二少的人物小传,与导演等主创持续探讨,来发掘十二少更多个性,找到人物在舞台上的行为逻辑。没有排练时也会坐在台下,看同样扮演十二少的音乐剧演员张泽演戏,寻找更多调整进步的空间。
图片
音乐剧《胭脂扣》剧照
《胭脂扣》,从小说到电影都被奉为经典之作,张国荣的“十二少”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十二少”这个角色并不完美,如何让舞台上的他,呈现得更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呢?
萧敬腾很认真地回答:“你要问我的话,我真的不觉得十二少是现代意义上的渣男。我认为他纯粹、天真、勇敢。他尝试过跟如花一起赴死,并且实践了,但被救活这件事,是他无法控制的。他为如花付出了很多,也有担当。不过,这个担当的分量到底有多少,大家可以自行讨论。”
他更是向记者坦言,接这个角色前,他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然也不会考虑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我认为,《胭脂扣》非常经典,它找到了我,这是我的荣幸。无论我在这部戏上成功了,还是搞砸了,我都会做。因为它相信我,认可我,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去年8月,演唱会市场最红火的时候,几乎每个歌手开演唱会都赚得钵满盆满。而萧敬腾决定接下这个项目,同时还推掉不少商演和综艺节目的邀约,在上海长期驻扎,全情投入排练。正因为此,音乐剧《胭脂扣》剧作方也多次向记者感慨佩服萧敬腾的挑战精神,以及他进入创排后的敬业和认真。
记者问萧敬腾:“如果那时准备演唱会,得到的回报是不是会更多?选择《胭脂扣》,后悔过吗?”
萧敬腾答得斩钉截铁:“我这辈子没有浪费过什么时间,这个选择是对的。”
图片
萧敬腾从小并没有专业系统地去学习音乐,而是凭借着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逐渐学会了爵士鼓、钢琴、贝斯和萨克斯风等多种乐器,掌握了各种音乐技能。
2007年他参加歌唱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一炮而红,很多粉丝记住了他的“爆炸狮子头”发型,他的“黑蜘蛛”外号,他的爱哭和不服输。
2008年他发行个人首张专辑,2013年成为台湾“金曲歌王”,十多年来,萧敬腾发行了八张原创专辑、三张翻唱专辑,举办过四次全球巡回演唱会,万人演出超过百场。
他的歌成为许多“80后”“90后”KTV必点曲目,大家总能唱上几句“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凭借扎实的唱功和出色的乐感,他对深情式慢板、爆发式摇滚和风情爵士等各种风格的歌曲,都能驾驭得传神入味。
《胭脂扣》南京两场演出结束后,很多粉丝到演员通道堵他,一边举着手机拍摄,一边集体唱他的经典神曲,场面相当沸腾。
经典曲目久唱不衰,萧敬腾还在不断尝试新的音乐类型。萧敬腾说,“经常是这样的——大家还在习惯一首歌的时候,我已经去另一个地方了,然后他们跟上来,我又走了……我希望他们能跟得紧一些。以前我也焦虑过,我喜欢的音乐类型,他们不见得喜欢,也曾希望粉丝可以理解我。”
在音乐创作上,是迎合听众还是引领听众?他显然很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那样,我没有浪费过时间,我一有时间就会学新东西。当然,也不是说就把经典的、旧的踢开,我会继续做他们理想中的歌,同时也不会放弃我的学习和成长。”
出过很多传唱度很高的神曲,萧敬腾自认并没有掌握流量密码,“因为过我自己这一关,是最难的。我有自己的坚持。对我来说,音乐是我的名字,是我的名片。我不会因为市场需求或者流量需求而放弃审美,或改变我的样子”,所以在音乐创作上,他会坚持听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市场。
他的社交账户中发了很多吉他日常,他之前玩吉他玩得比较少,疫情期间他决定好好摸摸吉他,天天去网上找素材自学练习,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拥有的吉他数量还没有破百,不过每一把都很重要,每一把都有故事。我喜欢收藏,也会设计我喜欢的造型,然后去定制,也会自己组装。”
组装吉他这个大玩具的过程,对他来说很疗愈,虽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不是想组装就能组的,必须对它的构造非常了解”,萧敬腾沉迷其中,会到处预定购买零件。快一点的话,他两天就能组出一把。
关于大热的AI创作,他也有看法,“是挺神奇的,跟AI说一个风格或情绪,它就能编写,这很酷也很便捷,但对我来说,仍有能力自己创作,就先不玩这个了。”
图片
音乐剧《胭脂扣》剧照
采访萧敬腾,有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雨神”标签,以及新婚一年带来的变化。
虽然“雨神”的提问实在是烂大街,但采访时外面正在下雨,问还是不问?记者有点纠结,他心领神会地笑了,“没关系,不少粉丝也是因为雨神才认识我的,‘雨神’倒是诸多标签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这时,一直陪在一侧的他的经纪人、妻子林有慧也跟着他一起笑了。
不过他也坦言,2012年刚被大家叫“雨神”时倒没什么,以为讲一段时间就停了,没想到一讲就是好几年,后来有一点点厌烦,无论什么公开活动,主持人一定会讲它,“对每个主持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提问,而对我来说,可能是几万次了。我其实也不生气,就是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幽默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那么会不会在音乐创作中放入“雨神”和新婚?他又笑了,因为曾经确实想过给“雨神”创作一首歌来表达情绪,后来想想似乎无论赋予它什么情绪,好像都不会加分,倒显得刻意,好像在蹭流量,他不想被大家反感,平时大家说说开心就够了,不需要再产生什么商业价值。
去年萧敬腾官宣了婚讯,自出道以来,林有慧就一直担任萧敬腾的经纪人,两人共同渡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在喧嚣多变的娱乐圈里,这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爱情,格外令人感动。
婚姻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变化,但萧敬腾的态度是一样的,“我不会遇到什么就去写歌,更不会在作品里秀恩爱,我不会过度地消费跟我相关的话题,我不喜欢这样。”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视频拍摄 | 朱信智
视频剪辑 | 唐嘉钰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