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扎鲁特旗:“绿进沙退”实现人沙和谐新画卷

立夏时节,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境内的阿拉岱芒哈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内呈现一片生机,黄绿相间的锦鸡儿花绽放在万亩沙地上,小巧玲珑的花苞、娇艳欲滴的花朵如同一个个精致的“小金雀”。徜徉在花海中,不时还能看到附近的村民们在此拍照留念,放声高歌,感受生态之美。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保护区植被恢复的非常好,一些小的动物,比如说獾子、野猪、还有鹿等等也栖息到这里。尤其是五月份这会儿,这里犹如花的海洋,特别好看。”乌力吉木仁苏木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乌云毕力格说。
图片
不同于现在的草茂林盛,设立保护区前的阿拉岱忙哈,由于过度放牧,加之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植被稀少,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人身和房屋安全,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沙治沙工作的一系列部署,阿拉岱忙哈迎来了属于它的“沙漠春天”。2014年,中央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分两期实施“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建设和保护阿拉岱忙哈生态环境。扎鲁特旗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在保护区采取“全面封禁,严格保护”的措施,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加强封禁设施建设等措施实行封禁保护,遏制沙化扩展,在适宜人工治理的地方积极进行造林营林,重建和恢复荒漠生态系统;在适宜自然恢复的地方充分借助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和恢复保护区内植被,以保持沙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遏制沙化土地进一步扩展,自然恢复荒漠生态系统。目前,保护区内已种植生物沙障300余亩,樟子松3000多亩。
在对保护区日常巡护过程中,乌云毕力格开心地分享了近年来这里治沙护绿的故事。他打开手机相册,划过的一张张照片展现了该保护区从沙漠到绿洲的喜人变化。在翻到几张小动物的照片时,乌云毕力格欣喜地说:“这是我巡逻的时候拍到的野猪和狍子,野猪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不少,后来随着沙化越来越严重,好久没看到了,现在风沙治住了,这些野生动物又回家了!”
如今,在23万亩国家级生态保护区阿拉岱忙哈内,锦鸡儿高过房顶,各类牧草生长茂密,野生动物频现,无疑是防沙治沙取得卓越成果的印证。
图片
防沙治沙,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当前,扎鲁特旗2024年防沙治沙工程正全面开展。走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乃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一垛垛干稻草和草捆绳码放整齐,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正忙着划线、开沟、铺草、压沙,工人们则熟练地使用铁锹将稻草牢牢扎进沙丘中,一派繁忙的治沙景象。
该项目治理区总面积3.01万亩,实施区域位于查布嘎图苏木乃林嘎查,这里由于风蚀沙化日趋严重,灌草稀疏,大部分草地成为流动半流动沙地。为此,扎鲁特旗因沙施策,采取不同方式治理沙化土地,在有效遏制沙地扩大蔓延同时,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扎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这里大部分为流动半流动沙地,靠自然恢复很难。从今年4月22日正式开工到现在,总共平整场地6000多亩,投入苇帘18.7万米、稻草147吨,同时伴栽沙棘、杨柴、小叶锦鸡儿等固沙植物,逐步恢复生态。”扎鲁特旗林草局草原监督管理股负责人高权波介绍道。
图片
近年来,扎鲁特旗聚焦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和推进好“六个工程”,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防沙治沙总体规划,通过“三北”防护林、欧投行贷款造林、退牧还草、造林补贴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围绕沙化较重区域,采取“造封飞、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模式,持续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与此同时,为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扎鲁特旗计划2024年沙化土地治理面积8.2万亩,建成光伏装机35万千瓦、风电装机20万千瓦,积极推动光伏新能源与治沙融合发展,延展绿色版图,让黄沙披绿、绿能涌动。
“到2030年,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建设任务为8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 60万千瓦、风电装机 2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植被平均盖度可达到50%。目前,已组织人员进场施工。”扎鲁特旗副旗长崔雷雷说。面向未来,扎鲁特旗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荒漠化和沙化综合防治,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扎鲁特力量。(白敖敏、苏日娜、青格乐)
来源:扎鲁特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