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服务公众新实践

到江苏看“博物馆”,家家“有看头”。
无论是以“一院六馆”稳居国内一流博物馆之列的南京博物院,还是屹立三湾乘风破浪锐不可当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论是凝萃江南精华又观照大千世界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开近代公立博物馆先声的南通博物苑……无不特色鲜明、各有看头。
汉风,吴韵,江河相伴,湖海相融。探源而上,这里的文物故事,蕴藏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奔涌源流,弘扬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鲜活基因。
丝绸,碑刻,画像石,钢铁,珠算,古生物……以博物之名,探索人类文明的边界和高峰。
教育、文创、研学、休闲、社教……多元创新,打造文旅融合的典范和地标。
到江苏看博物馆,看它们熔古今于一炉、集四海于此间。
到江苏看博物馆,看它们群芳竞秀,绽放成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生动载体。
到江苏看博物馆,看它们百舸争流,肩负起“走在前、做示范” 重大要求和“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的责任担当。
五月,春夏之交,盛会将至。走!到江苏看博物馆。
图片
从1933年以“不输欧美”的眼界筹备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到东南地区物质文化史博物馆的熠熠生辉,再到江苏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的勃勃生机,南京博物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保护文化遗产、探索地域文明、创新服务理念,在改革春风中阔步前进,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彰显。“二期改扩建工程”以后,南京博物院再踏层峰,作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世界看江苏,江苏看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图片
图片
进入新时代,南京博物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任务,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以实际行动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图片
文明探源和保护传承一体推进,文脉赓续与学术研究密切结合,南京博物院通过“一院六所”的科研架构,积极推进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学术研究,激发文化源动力,赋能事业新发展。
图片
▲1985年,南京博物院自行设计了国内第一台纸张脱酸仪器
纸质文物是南京博物院藏品中数量最多的门类之一,精品多、种类丰富、年代跨度长。2014年,南京博物院成为“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同年又获批成为“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随着湖北工作站和“金属文物保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实验室”相继揭牌,构建形成“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纸质文物保护工作站”的文保科研体系。此外,南博协助新疆、青海、甘肃文博机构修复文物近千件,书写了文保工作中心手相牵、民心相通的时代佳话,在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
图片
▲ 文保-修复文物
图片
立足江苏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重要承载地的优势,南京博物院打造出更多时代化表达、特色化呈现、传承弘扬江苏文脉、中华文脉的原创性主题展览,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水韵江苏、文化中国、遇见世界”为层次的展览体系。
图片
图片
在“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展示推介”评选中,南京博物院共有5个展览入选,总数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南京博物院圆满完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建和运营任务,成功孵化了国内首座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2023年适逢建院90周年,南京博物院推出“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等大型特展,其中“玉润中华”展总参观人数超50万人次,日均参观人数近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外交流中持续彰显“水韵江苏”和“文化中国”的魅力,以建院90周年为契机,南京博物院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博物馆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深化文化遗产交流合作,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优质的文化产品得到公众的喜爱和追捧,2023年南京博物院接待观众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累计达到450.27万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创新可以“一往无前”,服务却需“瞻前顾后”。南京博物院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文化丰盈人心。
通过优化社教活动,让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与公众实现“双向奔赴”,满足全年龄段社教需求的“清溪学堂”用“菜单式”文化服务注入文化新动能。“馆校合作”共有来自南京市6个区20多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5万余名学生参与进来,实现全学龄覆盖。着眼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博物馆+社区”共同体项目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线上线下联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南博蓝”志愿者累计为公众讲解10万余场次,开展活动300余次,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打造国内博物馆中首个专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博爱馆,为视障观众提供语音解读、手感触摸、助残车等贴心服务。自助导览系统涵盖多语种、覆盖全龄段、满足分众需求。“智能客服+人工答疑”的“问吧”小程序,为服务插上智慧翅膀。数据可视化平台将文物环境数据、观众参观动态、安全因素警示等实时信息“一张图”呈现,实现全过程、连续性的多跨度协同管理和服务,获全国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十佳”奖项。
图片
图片
一张八仙桌,一盏碧螺春,观众们就能在南京博物院听着流丽悠远的昆曲享受“浮生半日闲”。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在开展院藏宫廷工艺田野调查等研究的同时,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建立全国第一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每年推出400余场非遗展演,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示展演”成功入选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非遗类展示展演项目。
图片
图片
▲《家·国》文物展
图片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以古之厚蕴,开今之生面。南京博物院以高质量文化发展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不断延续文化生命力。
南博文创工作秉持着服务公众的理念,专注馆藏文物活化利用,在经营规模、发展理念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显著成果,更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创新“文博+文创”模式,注重加强文创产品与展览的链接,清乾隆“小粉炉”等成为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当之无愧的“网红”爆款;入选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名单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试点典型,出台文化创意开发激励办法,完善IP授权合作模式和操作规范;承办紫金奖博物馆文化创意大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打响南博文创品牌;首创“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运营模式,整合全省博物馆及其商店资源,探索出引领促进省内各市、县级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致力提供集文化展览、娱乐休闲、沉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服务,业态提升后的民国馆推出主题产品4200余款,餐饮区域推出近200款餐饮产品,全年文旅消费较2019年增长464%;上线“南京博物院文创微信商城”,有效延伸了博物馆服务空间......在积极探寻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路径中,南博还将延伸至联名开发、出版物、科研成果转化、新媒体产品等方面,通过触手可及、触屏可及,不断丰富博物馆文创的内涵。
图片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的是,总书记5次亲临江苏视察,其中多次到文保单位、文博场所走访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文物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有风可乘,有浪待破。
图片
南京博物院倍加珍惜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的建院宗旨,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发展目标,不断打造与自身相适应的‘博物馆+’,拓宽公众‘到博物馆去’之路。2024年,南京博物院将继续用文物力量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策划推出融汇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等馆所藏苏轼书画精品的“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展示宋代以来江南织造的“锦绣江南——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巅峰创造”展,联合英国、意大利文博机构共同推出大型历史特展“大明的世界”以及展现古希腊文明的引进展“爱琴海的荣耀——古希腊文明特展”。
图片
五月的江苏,正是景致出挑、人文灿烂的如画时节。邀请您到博物馆共赴时光之旅,感受江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收获美的发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