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海,总要为上海出一份力!”张宗宪向上博捐赠55件掐丝珐琅器

图片
5月8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4楼展厅,在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凤鸟纹象足熏炉前,从境外赶来的95岁收藏家张宗宪坐在轮椅上观赏良久,欣慰地说:“博物馆保存得这么好,还将它们拿出来为公众服务,看来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位老人是最早活跃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之一,了解到上博铜胎掐丝珐琅器收藏较少,他于2023年和近期分两批将历年珍藏的55件珐琅器捐赠给该馆。当被问及为何要私藏公用,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是中国人,出生在上海,总要为上海出一份力。”
图片
回馈藏家的这份慷慨,上博特别推出专题特展:“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悉数展出他捐赠的55件珐琅珍品,并于5月8日举办开幕暨捐赠仪式。
图片
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又称“景泰蓝”。张宗宪向上博捐赠的珐琅器质量上乘,制作年代从明代至晚清民国,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种器类,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览。
这之中,仿古器尤为引人关注。比如,明代掐丝珐琅觚、清代掐丝珐琅兽面纹四足炉、清代掐丝珐琅荷花纹瓶等皆为仿青铜器造型。一对明代掐丝珐琅胡人坐像,异域风情浓厚,纹样繁杂而不花哨;清代掐丝珐琅蝴蝶屏风是摆设于几案之上,用于隔断和赏玩的文房用具,色彩多变、典丽娴雅;清代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是目前所知存世掐丝珐琅熏炉中最大的一对,庄重大气,应原为宫廷所用。
图片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以“物”为中心,呈现器物之美。展厅的整体空间以轴对称形式排列,根据器物的大小和类型划分为四个展区。其中,第四展区参考古代宫殿的布局方式特别增加了裸展区域,将重点大型器物进行集中展示。展厅根据珐琅彩的“红”“蓝”色彩搭配金属材质特征,提炼掐丝珐琅器的花纹进行图形设计与重组,组成不同造型的金属门洞,形成金琅华灿的视觉系统。
图片
自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创办“永元行”以来,张宗宪以其传奇经历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收藏家,他收藏丰富、涉猎广泛,专攻书画、瓷器、铜胎珐琅器等,颇具规模。
“以前上博没有这么精彩的掐丝珐琅收藏,张先生的慷慨捐赠帮我们填补了相关空白,开这样的专题特展非常有必要,希望更多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上博馆长褚晓波透露,该馆总计超过102万件(套)藏品中,有近9万件来自各界捐赠。
业内人士指出,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便由赏玩功用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
图片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邢千里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