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蒋集政:千年苏故展新颜

图片
图片
千年苏故展新颜
文/蒋集政
2024年春暖花开时节,慕名造访浏阳市官桥镇苏故村。苏故村地处浏阳市最西端、官桥镇东南部,村域面积23.4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组4000余人。官桥镇人大主席余培飞介绍,苏故村生态环境优良,水利资源丰富,东、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山地连绵起伏,森林覆盖率80%,涧江河穿村而过,境内有两座水库、80多口山塘,是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生态村、省卫生村、省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
一代名宿成就一座古村
没到苏故村之前,心想苏故村应该与苏姓有关,却没想到与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关联,因苏轼曾夜宿苏故,成就“长沙以东,千年苏故”的美名。
苏故确与苏姓家族有关。据传,苏故原名苏家坊,元朝时苏姓一大家族居住于此,元朝皇帝夜观天象,说湖南此地要出天子,于是下令血洗此地,苏姓家族为了生存全体迁徙,临走时栽下两株樟树,并立石碑记载苏姓家族历史变迁,以待后人看到石碑便知此地是苏姓故乡,由此名为“苏故”。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地原有苏溪、故村两个村庄,后来两村合在一起,并称“苏故”。而苏故人则以苏轼曾夜宿苏故而得名感到骄傲。《苏家坊序》云: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贬谪惠阳,行经处,一河阻隔,累及农夫,捐银筑桥,曰“官桥”。夜宿河下,乘兴泛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始忆昔年游赤壁旧事,哀平生须臾,经年左迁,不甚唏嘘,遂手植二樟。经千载、历四季,其木“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乡人甚喜,感苏子之惠,乃呼植樟处曰“苏家坊”“苏故”。
《浏阳县志》亦云,苏故与北宋诗人苏轼渊源颇深,“故”即为旧事、往事之意,苏故即“苏轼曾经留下的故事”之意。据说,苏轼当年亲手栽种的古樟,后遇雷劫枯死。神奇的是,多年之后古樟竟枯木逢春,出芽重生,无人不惊叹至极。当地百姓认为是神灵庇护,一直把这棵古樟树当成祈福许愿的灵树。后苏家坊百姓举家搬迁,在古樟旁留下一块石碑,印刻苏家族谱及苏轼轶事,后人遂将此地称为“苏故”。
忘了询问印刻着苏家族谱及苏轼轶事的石碑是否还在,却见一堵“L”型围墙的墙面上镶嵌着“苏家坊”的横匾,围墙以鹅卵石混凝土浆砌,古朴自然。苏故村党支部书记(以下简称村支书)说,这是苏家坊广场。广场不大,广场中间有一棵樟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看样子应该有些年份了,但没有古树名木“身份证”,树龄应该在百岁以下。
“官桥”最早名苏故桥,外地游客来到苏故村,看到涧江河上的“官桥”,以为官桥镇因此桥而名。其实此官桥非彼官桥,余培飞说,现在官桥集镇附近原来有一座老官桥,据传,老官桥始建于明朝初年,由一位税吏捐俸禄修建,因而取名“官桥”。该桥后被洪水所毁,于清朝初期重建。同治《浏阳县志》载:“官桥,距县八十里,张淑修建,乾隆中水圮,其子张谛先重修。”也有说老官桥为苏轼贬官惠州路经此地时捐建,无史料可考。
苏故桥又叫刘家桥。村支书介绍,苏家坊一带,刘姓乃大姓,在苏故桥下游不远有个刘家湾,历史上几次捐资主持修桥的都是当地刘氏族人。《浏阳县志》载:“刘家桥,在苏家坊,距县九十五里,达湘潭、醴陵孔道,高二丈、长十二丈、阔一丈,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刘彤彩建,同治六年(1866年)其后裔又增一墩,共五搭,八年水圮。”苏故村地处株洲、醴陵、浏阳三地交界处,古代从醴陵过浏阳到湘潭、长沙,都要经过这座桥。
现存的官桥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氏族人刘忠亨捐资在刘家桥旧址上修建的一座石墩木面桥,采用江南亭台楼阁建筑风格,出现出清逸隽秀、古朴典雅的气质。据说修桥竣工之日,有“三朝元老”之称的程潜去长沙省城投考经过此桥,考得功名返回醴陵时在此桥亭休息,背靠大樟树与乡亲们说,“我从此桥经过,考得一官半职,真是背靠大树,渡我人生,此为官桥也”。后有陈明仁将军投军也是从此桥去长沙,这才是“官桥”的来历。
官桥桥头有一棵古樟,据说是苏轼亲手栽种,巨大的树冠把整个路口覆盖。古樟下有一旧货店,门口摆着各种不同时期的瓷瓶瓷罐,坪前大石瓮中还养着一些铜钱草。坐在古樟树的绿荫下喝茶,远眺涧江河两岸美丽景色,有“偷得余生半日闲”之感。
因为苏轼,因为官桥,苏故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村。来到苏故,跟随向导参观这里的古建筑群、祠堂和庙宇,这些风格独特的传统建筑,青砖灰瓦、马头墙、木格窗,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图片
一条溪河造就一方美景
官桥镇位于浏阳河中下游,发源于醴陵官庄的涧江河是浏阳河支流,流经浏阳境内的官桥、镇头,蜿蜒流淌穿苏故村而过。涧江河水质清澈,河道内卵石奇形怪状,圆润如玉,或如灵龟在卧,或似繁星眨眼,无一不展示出大自然的奇妙。两岸植被繁茂,漫步于河堤之上,目光所及,流水潺潺,芳草萋萋,斑驳树影,满目青翠,犹如一幅令人沉醉的迷人画卷。
近年来,苏故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以乡村振兴契机,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以涧江河(苏故段)为主轴,全长3.5公里,结合沿线自然人文景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打造集户外拓展、踏青赏花、民宿体验、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苏故风景区。苏故村数十个大小村落星星点点散落在涧江河两岸田园山水间,形成 “一水环绕,山田相间”的山、水、田、村整体景观风貌格局。
“苏故村是一个特别适合度夏的地方”,村支书说,苏故风景区布局了竹筏漂流、垂钓竞技、皮筏艇、露营烧烤、丛林穿越、特色餐饮、民宿、小火车、儿童游乐、踏青赏花等众多体验项目,“夏天来苏故,慢慢走,慢慢游,一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言下之意,我们来得早了些。
虽然早了些,但沿竹筏漂流路线游览一番还是必要的。来到涧江河上流漂流的起点码头,此处筑有一座矮坝,矮坝将河水聚成小水库,河水由此分成两路,一路沿主河道流向浏阳河,一路顺着溢洪道灌溉周边农田。
沿河岸游步道顺流而行,两岸植被繁茂,村舍青砖灰瓦,小桥流水人家,岸边农田里油菜花盛开,蛙鸣鸟叫,一派田园风光。不由想起多年前的这个季节,游览被誉为最美乡村的婺源,那天下着下雨,丝丝春雨中,不少年轻女性撑一把纸伞,手中还攥一把野花,款款地行走在飘荡着油菜花香的田径里……沐浴和煦的春风,看着静静的村庄,恍如梦中的婺源。
竹筏漂流是苏故风景区的主打项目。“夏秋时节来苏故,最惬意的就是在涧江河上坐着竹排慢慢地漂流”,村支书说,竹排从起漂点顺流而下,顺水漂流,每个竹排能坐8人,撑排人是苏故村民,一根竹竿灵巧地掌控竹排顺水而下。漂流最漂亮的河段是过了官桥后,河水不算急,也不太深,偶遇小河滩,水流稍急,竹排冲过去,略感刺激。
进入“丛林穿越”河段,河岸高大的树木还只长出细小嫩绿的新叶,阳光毫不费力地照射到地面。河道两边此前已进行过整治,混凝土圆柱或挡墙规则地竖立着,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几只水鸭悠闲地在河水里游弋,还不时潜入水中,似乎是在寻食鱼虾,给河水增添了几分灵动。余培飞说,丛林探险乐园,森林空中打卡,是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外景拍摄地。
继续前行,一座铁路高架桥从河上跨过,是沪昆高铁从此经过。高架桥下有一座用铁道旧轨建成的铁桥,据悉是修建沪昆高铁时为便于施工临时搭建的,原是滇越铁路上的旧桥,高铁建好后保留了下来,但早已锈迹斑驳。倒是铁桥上方“乡村厨艺”的广告牌颇为醒目,还标注着“新鲜食材·农家口味”“内设包厢/承接酒席/夜宵烧烤”。
河道中途有“涧江驿站”,此处亦是美丽屋场集中休闲区,越过一片碧绿的草地和鹅卵石沙地,边缘处不锈钢架上有“故村宜美 故水宜清 故地宜兴”的红色大字。涧江驿站旁是苏故彩虹露营基地,此时自然没有露营的游客。伫立露营基地眺望,涧江河对岸有百亩桃林,正是桃花盛开时节,桃树上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煞是美丽。
竹筏漂流落漂点是一处宽阔的河面,此处岸边有小火车站台,此时小火车就停在站台内。村支书说,游客可乘坐小火车沿着涧江河逆流而上,沿途尽赏两岸景色,仿佛人在山水画中漫游。
从小火车站台上岸处有一个游客服务点,一侧的墙面上是苏故美丽的山水彩绘,告诉人们“苏故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河岸边绿树成荫,一座名曰“颂雅亭”的木质长亭掩映绿荫里,颇有“颂歌清晓听,雅吹度风闻”之感……
图片
一方山水带动一村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涧江河被当地人称为“流金淌银”的河流,这里地势平缓,上游大官冲金矿通过雨水冲刷把沙金冲到河里,在此沉积大量沙金,许多村民于是到河中淘金,淘金热潮时,河内聚集数以千计的淘金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故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河中淘金。淘金热将涧江河道挖得千疮百孔,生态环境受到破坏,2015年前,苏故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
近年来,苏故村抢抓乡村旅游日渐兴起的发展机遇,依托优越的山水资源,以生态强经济、以资源换资本、以改革促振兴,探索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苏故模式”。2017年,成立苏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入市场化模式,通过股份制合作,村民变股民,全村4000余人以涧江河等公共水域、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作为股权,按人头入股共享49%的股份,其余由村民以众筹方式参股持有。
在涧江河畔遇到一位年近6旬的老农,村支书介绍,这是苏故村下湾组村民刘和平,当年就是涧江河中的淘金者,如今成为涧江漂流的撑筏人。刘和平告诉我们,涧江河道修复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从春天到秋天,他每天为游客撑筏感受涧江河之美,顺带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一年能赚几万元。冬天旅游淡季,他有一个榨油坊榨茶油,也有几万元收入。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苏故村引进杜鹃花扦插基地、黄桃采摘赏花基地、农夫菜园种植采摘基地、小水果采摘等项目,发展黑香猪、黑山羊等生态养殖和油茶、茶叶等绿色种植产业,实现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增长,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恒驰生态农场是苏故村近年来引进的农业企业,农场建有“四季果园”,农场负责人程顺炼说,他努力将农场打造成为果蔬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让游客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感受“慢生活”。“等果园里桃子熟了,我们还可以搞直播带货,把水果卖出去。”程顺炼说。
村民刘在平一直在外务工,甚至远赴非洲淘过金,看到家乡的变化,回家办起养殖业专业合作社。2023年底,100多头藏香猪和500多只土鸡外销碰上了困难。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朱明松提议直播带货打开销路,不想一试成功,春节前后外销香猪、土鸡、鸡蛋等近5万元。合作社全年销售收入近50万元,刘在平个人收入近17万元。
为充分发挥苏故风景区的综合效益,苏故村依托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联点优势,制定实施《苏故村全域旅游规划》。规划以3A级乡村旅游景区为标准,以“慢游、慢韵、慢趣、慢品”为特色,形成官桥历史文化中心,沿涧江河休闲带及“茶”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峡山水库康养度假区的“一心一带三区”总体布局,重点实施涧江河两岸时令花卉种植,打造花海漂流、峡山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
农家美食也是苏故旅游的一大特色。苏故农家菜以新鲜、健康、原生态著称,游玩后还可以采摘农家瓜果蔬菜,品尝到农家自种的蔬菜、自养的鸡鸭鱼肉,还有村民手工制作的豆腐、糍粑等美食,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村支书告诉我们,苏故生态农庄是村集体持有的产业,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地道的农家美食,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婚宴、寿宴等服务。
苏故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门口,挂着“长沙情苏故里山水度假山庄项目指挥部”的牌子,村支书介绍,情苏故里山水度假山庄是不久前引进的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依托峡山水库,打造一个高端休闲民宿。同时,积极打造研学基地,让苏故风景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苏故村徐徐展开……
(文中图片系作者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