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汉学家宋妮雅:匈牙利人为东方文化基因而骄傲

2011年,在匈牙利最高学府罗兰大学任教的宋妮雅被列为了匈牙利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的候选人。时至今日,她仍然记得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我正怀着第三个孩子,对入选没抱多大希望。但最终我被选上了,我特别感谢他们。担任驻华文化教育参赞的十年,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经历。”5月9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座名叫“其实文化”的艺术空间内,匈牙利汉学家宋妮雅有些动情地向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讲述了自己大半生的中国情缘。
图片
宋妮雅从小便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1984年她还在上小学,就上了自己的第一堂中文课。学校附近就是中国大使馆,同学们在一起玩球的时候,球经常会掉进使馆的院子里。这时中国外交官路过,宋妮雅就用简单的中文喊“叔叔”“阿姨”,请他们帮忙。让这些匈牙利孩子惊喜的是,叔叔阿姨不但总是热情帮忙,还会送给他们大白兔奶糖。中国外交官的和蔼可亲和大白兔奶糖甜美的滋味,成为宋妮雅与中国打交道最初的印象。
热爱文化的宋妮雅把考古学和汉学作为自己在高校主要的学习和研究方向。1998年获得奖学金,她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留学。“我清楚记得来到中国的第一天我就有一个感受:我回家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浪漫的想法,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2012年被选定来华担任文化教育参赞后,宋妮雅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北京建立匈牙利文化中心,使之成为一座中国和匈牙利之间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在宋妮雅看来,有了两国官方合作交流的共识,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把中心建立起来后,一座外国文化中心能否称得上成功,关键还在于其内涵。
位于北京东二环银河SOHO内的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自2013年成立到2022年7月宋妮雅离任中心主任一职,一共在北京和中国各地举办了1100多个活动。宋妮雅说,中心最让她引以为傲的品牌是从2015年设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点,以全球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进行授课,提供高质量音乐培训,迄今为止已在中国培养了1000多名音乐教师和指挥,培训了几千名中国青少年。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心的柯达伊音乐课程也没有中断,而是通过线上形式继续进行。
匈牙利地处中欧,有9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900多万人口。但这个不大的国家却拥有让其人民无比骄傲的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匈牙利人是欧洲唯一在书写姓名时姓氏在前的民族,年月日的书写顺序也与东亚国家一致。匈牙利还拥有中东欧国家中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与东方国家同样丰富的美食文化。
“匈牙利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中间的民族’,既属于西方,又属于东方。我们保留了传承上千年的习俗和文化,但我们一直在欧洲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宋妮雅说,匈牙利语也很特殊,不属于欧洲常见的斯拉夫语族和拉丁语族,匈牙利与相距较远的芬兰和爱沙尼亚是欧洲仅有的三个使用芬兰-乌戈尔语族语言的国家。像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匈牙利人对自己的称呼)一样,历史上出现在欧洲的游牧民族还有很多,多数都消失了,只有匈牙利人成功地在欧洲扎根,并很好地保留了自身特色。“作为匈牙利人我特别骄傲,因为我们不一样。”
跟着妈妈来到中国,宋妮雅三个孩子的童年几乎全部在中国度过,上的还是中国的公立学校。2022年,当宋妮雅结束十年的驻华外交官任期后,关于自己家庭的未来,宋妮雅和丈夫询问孩子们的意见。“他们说,妈妈,我们想留在中国。我们的生活在中国,我们的朋友都在中国,我们的学校在中国,我们要在这里继续自己的生活。”宋妮雅说,孩子们对中国的深厚感情,给她继续留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图片
798内的这间“其实文化”是一间唱片店和爵士俱乐部,现在由宋妮雅和朋友合作经营。店内仍然设有一个“匈牙利点”,陈列着许多与匈牙利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不少都由宋妮雅亲手设计和制作。
谈到中外文化交流,宋妮雅认为,中国文化充满魅力,还需要更多地走出去,让更多外国人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同时还要注重中外文化的融合创新,在不同文化之间激发新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