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原标题: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质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味着发展模式的变革,既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也包含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迸发。“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量的合理增长。提质增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这就必须保持经济增速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必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均衡发展,必须坚持创新这一第一动力,着眼有效解决突出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顺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而言,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技术成果已经到了应用转化的临界点,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量子科技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进入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窗口期。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要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重要依托,从任务布局、资源配置、组织方式、科技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积极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扩大耐心资本、风险资本投入,推进长期目标牵引的基础研究,开展工业机器人、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与生物育种、生物制造、高端芯片、通用人工智能、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涌现。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刻理解生态环境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通过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工程,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又是改革命题。要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围绕创新发展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孙锡芳,单位:长安大学)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