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道胜: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谈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是符合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生产力。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上,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南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到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我们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为此,为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促进学习好研究透宣传够运用足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红网“论道湖南”理论频道联合湖南省省情研究会,邀请湖南中青年专家学者参与,推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谈专题。
图片
□印道胜[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的基本思路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关键在推动该项工作上要有清晰思路。准确定位“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为基层减负,给实干赋能。
明确出发点,切实“减负”,将基层减负减到实处。当前形式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层”。一是“整理”。统计出基层形式主义问题的“存量”,拿出负面清单。二是“整合”。对易衍生形式主义问题的工作事务做到“合并同类项”,特别是要解决好“个个要数据”“多头督检考”的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三是“整改”。谁弄出来的形式主义问题谁整治,特别是要解决好向下甩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的形式主义“根子”问题。
瞄准发力点,精准“明责”,确保基层减负持之以恒。一要明确县(市区)“主体责任”。县(市区)对所辖区域内的形式主义问题负“主体责任”,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县(市区)党委担主责。二要明确乡镇(街道)“落实责任”。乡镇(街道)对所辖区域内的形式主义问题负“落实责任”,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问题负其责。三要明确村(社区)“自治责任”。村(社区)对所辖区域内的形式主义问题负“自治责任”,在“自治”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问题自负其责。四要明确其他部门单位“单独责任”。全省其他各部门各单位对所造成的基层形式主义问题各负其责。
夯实落脚点,多维“赋能”,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赋能”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事和权相统一。一要强化系统思维,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二要强化向基层赋能的资源保障,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实践路径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要从思想上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机制上破题,推动形成干的合力。
梳理基层形式主义问题,清出基层形式主义问题“存量”。针对村干部、乡镇干部负担过重问题,宜先行要求省级、地市级、县级部门或单位对各自所存在的或所引发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梳理”,将形式主义问题的“存量”情况如实上报,形成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即时进行整治。彻底解决“个个向基层要数据”“多头督检考”“层层压实责任”等增加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凡是中央、省或地市三级没有要求做的,县级部门或单位不得向乡镇摊派任务、督查检查考核。建立健全反映问题线索机制,对问题线索反映人员信息进行保密化处理并及时反馈后续进展情况,建立反映线索人员信息泄露“相关人必追究”机制。
多措并举根绝“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是建立全省信息系统或政务APP清单目录,实行备案制度。对新增或变更的,实行许可制度,对停止使用的,实行清退制度。二是对全省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或政务APP进行科学清理。严格控制各县(市区)要求村(社区)使用的信息系统(含相应的政务APP)数量。三是实现“一键登录、一表通填”。加快推进省大数据总枢纽和“一网通办”平台建设,打造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湘易办”超级服务端,以“湘易办”微平台推进或整合全省政务APP数据共享。打通“一网通办”平台和“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推动基层基础数据“一张表”运用,最终实现“一键登录、一表通填”,从根子上解决“个个要数据”问题。
职务职级赋能,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省直单位、市(州)、县(市区)拿出高于以前比例职务名额来优先提拔在职乡镇党政负责人,同时推动省直、市直单位选拔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大面向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村(社区)书记考核遴选乡镇(街道)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对考核遴选村(社区)书记的年龄可适当放宽,对其学历不作要求。
职称赋能,有效引导专技人员往基层跑。修订《湖南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价办法》(试行),优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坚持“每晋必下”。对于跟“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职称系列的职称评定,可作类似要求,或者有乡镇工作经历的专技人员在同等条件下晋升职称优先。
编制赋能,直接充实基层工作支撑力量。借助本轮机构改革契机,建立省、市、县三级“编制周转池”,省、市调出一定编制到乡镇,但不搞“一刀切”,切实将编制用在提升基层工作效能的刀刃上,特别是对常住人口超过十万的乡镇适当倾斜。
科技赋能,为基层工作效能提升插上腾飞翅膀。借鉴福建“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万名工程”,选派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对接我省重点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科技精准技术指导。将“三下乡”工作跟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要求帮扶工作队成员特别是第一书记须具有科技、卫生、文化等方面专业教育或研究经历。
人才赋能,将基层打造成“智力密集区”人才奔赴创业热土。一是“新乡贤”赋能。引导品行好、有能力、有声望、热衷家乡建设事业的经济能手、文化名人等能人,回乡参与建设。鼓励引导地市以上城市的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等回乡服务。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等多种方式,鼓励地市以上城市的教科文卫体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服务家乡。二是高校大学生赋能。鼓励在外就读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实习期等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引导大学生以家乡为标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选派、聘用、招考等多方式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村(社区)工作者队伍。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对服务家乡意愿强烈的在乡大学生人才,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乡镇或村(社区)后备力量加强培养使用。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