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眼 | “一关了之”恐事与愿违,以色列进攻拉法前为何有此举动?

巴以冲突延宕7个月之际,以色列终于对其虎视眈眈已久的拉法采取了行动。此前,他在包括盟友美国在内的众多反对声中一直犹疑不决。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进攻前两天以色列作出了关闭半岛电视台的决定,此举被视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拔掉了令自己难受的“肉中刺”。冲突时至今日,以色列为何突然有此举动?
双方“积怨已久”
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可能没有哪家新闻机构如半岛电视台那般令以色列如鲠在喉。从前者曝光以色列士兵射杀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人,到半岛电视台加沙分社社长妻儿在以军空袭中遇难,再到以色列采取“封杀”一关了之,双方的嫌隙与态度已然摊上了台面。这次,以色列似乎果断决定——“不装了”。
以色列的行动并非没有前兆。巴以冲突刚爆发没多久,以色列的铁杆“好大哥”美国就有点屏不住了。国务卿布林肯公开抱怨,要求卡塔尔卡塔尔政府“调低半岛电视台对加沙报道的音量”。因为它含“反以成分”太高。彼此美以虽然“很生气”,但后果还“不严重”。毕竟,以色列对半岛的“反以情绪”早已习以为常。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贾敏认为,双方可谓“积怨已久”。半岛电视台背靠石油富国卡塔尔,它对构建阿拉伯世界的正面形象,为巴勒斯坦民众伸张正义,有着天然的价值偏好。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半岛电视台始终为巴勒斯坦和其民众代言,批评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这也自然引发以色列方面的强烈不满。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本轮冲突中半岛电视台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由于以色列对加沙采取严格的管制,半岛电视台几乎可能是当地唯一或者说极少可以正常在加沙开展报道的新闻机构。外界透过其镜头,获知加沙城区里在发生什么。那些极其惨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战浪潮。要求止战停火、保护无辜民众生命、成为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对以色列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舆论压力。 
贾敏说,冲突以来,从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内容与立场看,很明显已被以色列视为巴勒斯坦和哈马斯的舆论阵地,这种认知战已触动了内塔尼亚胡的利益与神经,半岛电视台成为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开展行动的“麻烦制造者”,所以内塔尼亚胡一直想拔掉这颗“眼中钉”。早在今年4月,内塔尼亚胡就开始酝酿关掉半岛电视台。称其参与了去年10月7日对以色列的袭击。这个帽子可以说扣得很重,同时又不乏针对性。潜台词即关掉的理由“正当、无懈可击”,因为“你威胁损害到了我的国家利益”,所以以色列无需顾忌众人反对也要执意而为。从某个角度看,以色列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倔强”,与它这半年的许多举动一脉相承。
剔除麻烦有政治考量
在决定关闭半岛电视台后没两天,以色列最终对拉法还是动手了。6日晚7日凌晨,以军坦克进入拉法口岸,同时对该地区发动空袭。众所周知,在围绕攻打拉法问题上,以色列已经犹豫了很久,来自外部的反对声,盟友的批评与警告,以色列难免投鼠忌器。从目前的战况来看,以色列仅占领了口岸,据CNN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以色列对拉法的行动将“非常有限”,目的是向哈马斯施加压力;并称这次行动并与以色列此前宣称的大规模行动不是一回事。但无论怎样,这场仗对内塔尼亚胡而言,已然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拉法既是最后的庇护所,也是最后一战的决战之地。双方打起来,其惨烈程度和人道主义危机注定让全世界触目惊心。
贾敏说,提前关掉半岛电视台,封锁控制其对战场新闻画面的报道,客观上也是以色列有利于开展拉法行动、控制负面信息流出、减轻国际舆论压力的现实考量。但巴以冲突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所带来的全球溢出效应也远超当事方的想象。但以色列想通过此举来压住各国民众的怒火,实现其战略目标,恐怕会事与愿违。因为决定最终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倚强凌弱,不是掩耳盗铃,而是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