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申奥:《新生》,一次时空想象下的影像游戏

图片
2010年4月,“申奥同学”与优酷正式签约,成为中国首批优秀网络原创签约学生导演。


 / 刘洋
编辑 / 李水寿

“期待你成为中国年轻导演中最耀眼的明星。”
在悬疑剧《新生》看片会的后台,导演申奥展示了一份落款日期为2010年4月,“申奥同学”与平台的签约证书,这份历史遗存写道:经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认真评审,特推荐申奥与优酷正式签约,作为优秀学生导演,优酷网将与其在校期间展开网络影视项目的合作。
那是一段金子般的日子。“那个时候就认识易小星、子墨和白客了,我们年纪相仿,经常会碰到。”在优酷,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每日每夜地讨论电影、文学,以及源源不断从脑子里冒出来的创意,然后想方设法去实现这个奇思妙想。
经历过早年短剧生涯的磨砺,以及《受益人》《孤注一掷》的淬火,当这位备受瞩目的新锐导演新生》再次亮相,签约证书上那句“期待你成为中国年轻导演中最耀眼的明星”,如同一颗射出的子弹,在十多年后正中眉心。

图片▲ 申奥(前排左一)客串《新生》群演


一个不讨巧的创作者

对于公众来说,《孤注一掷》背后的导演申奥,无疑是神秘的。
2023年,这部电影票房大卖,成为当前暑期档票房冠军,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剧情、宣传、创作动机的评价和争议。在过往采访中,他曾表态,比起解释,更倾向于通过作品展示自己。
4年前,申奥凭借电影处女作《受益人》崭露头角,而他对于网络诈骗的关注则来得更早。彼时的网络诈骗还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尚未引发太多关注。申奥费尽心思查阅了很多资料后,才搞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在他还震惊于这一犯罪方式的涉猎之广泛、性质之恶劣时,却偶然得知间接认识的人深陷其中最终自杀,“我才意识到网诈不仅骗钱,还要命。”拍摄一部严肃现实题材影片的念头由此开始加速落地。
为了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和严谨性,筹备剧本之前,他卸下导演的角色先成为一名“卧底记者”,开始长达两年的调查和采访工作。期间走访民警等相关人物,不仅掌握了真实的案件情况,也深入理解受害者的心理,甚至还潜入诈骗窝点了解背后的真实情况
这样不讨巧的行事风格,也延续到剧集《新生》的创作过程中。
图片

▲《新生》拍摄现场工作照。

反复对照时间线,确定穿哪件衣服,哪些道具是此时不应该出现的……《新生》拍摄到中段,服装、道具乃至演员,已经开始有些崩溃。“得跳着拍,翻来覆去理清关键道具”,为了呼应剧情伏笔,申奥要求在同一场景下,微调角色的配饰、道具后,再把剧情拍摄两三遍,包括演员情绪、微表情在内的每个细节都要精准无误。
这样的呈现方式,为的是让观众不仅能够进行剧情推演,也能通过镜头里看似不起眼实则精心安排的细节得到暗示,以此增强体验感和沉浸感。“我比较在意观众的体验,自己的表达会放在较低的位置。”申奥坦承自己是一名观众友好型导演,这与他早年的从业经历离不开关系。
纵观导演申奥的影视作品,“骗局故事”似乎是其一以贯之的创作题材。
无论是院线电影《受益人》《孤注一掷》,还是最新的电视剧作品《新生》,皆是通过诈骗事件展开讲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孤注一掷》,围绕诈骗展开的社会议题以及人性探讨,早已超出作品本身。
那些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不乏学历出色、家境富裕者,他们并非因为智商和认知匮乏受骗,为何依旧沦为诈骗集团的掌中之物?—— “人性”,便是申奥在骗局故事的外壳中,真正想要揭示的恒久内在。
走进申奥的故事,或许便能理解其对骗局故事的专注,和剖析人性的执着。
“我也来自观众”

《新生》看片会当天,申奥和剧组工作人员一样身穿统一的文化衫,帅气、干净,留着短发,37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在后台,他谈起自己刚刚入行时拍摄短剧、广告的时光。
那是大约零几年的时候,各大视频网站平台开始兴起。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申奥还没毕业,便开始了与优酷的合作。彼时,许多企业看好视频平台这个宣传渠道,想把产品特性通过微短剧的形式传递出来。要求在两三分钟的时长内,充分交代信息,还要调动观众的情绪。
这种形式在今天看来已不算稀奇,但在没有太多参考模板的那时,却是个大难题。申奥为此绞尽脑汁,最终探索出了一条“搞笑”和“感人”结合的路子。回忆到此处,申奥有些庆幸当时的这份工作,训练了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说是为他的导演之路奠定了基础,如今家里还珍藏着跟优酷签约时的证书,以示纪念。

图片

▲《新生》看片会现场,申奥正在与观众互动。
事实上,这段经历对申奥的成长大有裨益。毕业那年,他凭借自编自导的短片《河龙川岗》,在国内举办的首届新媒体短片节上,斩获最高荣誉。在老师和同学眼里,申奥是公认的拍电影的好苗子。当时,凭借《疯狂的石头》跻身大导演行列的宁浩,通过《河龙川岗》这部短片看到了申奥的才华,他发出邀请,“来,跟我一起拍电影吧。”
对于刚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而言,能得到大导的赏识,无异于天降橄榄枝。不过,申奥对电影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他觉得自己积累不够,远远不够成熟,得要先在社会上捶打一番,于是转而开始拍起了广告。
申奥的广告业务很好,订单不断,“几乎全年无休,一直有单,生意很火,飞行记录打败全中国99%的人,北上广深一天飞3趟”,如此生活近十年。不仅逐步积累起经验值,还为后续的转型攒下了底气。当宁浩再次发出邀请的时候,申奥已经做好了准备。
或许正是这段在商业视频领域摸爬滚打的经历,让申奥离市场更近、离观众更近。
即便怀揣一些创作者的使命感,申奥并不自诩是具有宏大理想主义的那类人物,而是倾向于定位自己是个普通人。他对自己和观众都极为坦诚,从不避讳谈及“商业”、“流量”这些字眼,对于一些创作者嗤之以鼻的短视频,也乐于观看,还会从中汲取一些思考。
申奥觉得,当一种新的社会风潮出现时,人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去评判的它是好是坏,而是应该先去认识它、理解它,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他看来,短视频这种终极产品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其中高度凝练的信息量,能在短时间内触动人们的情绪,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观众需要的感受,都是相通的。”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洞察,对影像本质的理解,构成了申奥对当代观众需求的理解——信息量大、节奏快、情节和人物复杂立体,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看剧需求。“不要低估观众的理解力,恰恰相反,必须要给足养料。”
新的故事仍在路上

需求端的审美向生产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申奥的话说,影视的创作也像追求更高更快的体育运动一样,不断在突破自身创作的极限。《新生》,便是申奥向自身发起的又一个创作挑战,“不同于拍电影,拍剧可以不用为时长而砍掉精彩戏份,真的很幸福!”
2024年5月,由优酷、伴山文化联合出品,申奥执导,井柏然、周依然领衔主演的《新生》正式上线。该剧是申奥转战电视剧的首部作品,以主人公费可之死开场,通过追思会上五位“骗局受害者”回忆与费可的交往的故事讲起,如拼图般铺开费可的一生,讲述一个关乎人性的罗生门故事。
与注重解谜的传统本格推理剧不同,悬疑剧《新生》偏向社会写实流派,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在不同当事人的叙述中,费可的人设大相径庭,时而是年少有为的乘龙快婿,时而是真诚可靠的行业后辈,还是浪漫的贴心情人,费可能洞悉对方的弱点和欲望,凭借对信息差的精准把握去实现对他人的操纵,令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图片
通过《新生》,申奥想传递给观众某种“奇观”。字面上的一层含义是震撼的视听感受,更深层的,便是他和创作团队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幽微的理解和见证。
从纯粹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到步入社会并受到人情世故的侵染,像剧中张萱这样的女孩,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无论内心还是外表,让人觉得有点陌生。他还发现,身边有很多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子女不敢做决定,甚至做了决定后会有负罪感。申奥认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每个人或许都见过这样的朋友。
“我们都是把原型放到剧集里,希望观众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共鸣。”作为创作者,申奥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敏锐触角,无论是主动探向社会现实的深层肌理,还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汲取鲜活素材,他发现,“越深入到现实,越能够理解人性,无论哪种欺骗、伤害,本质上都是类似的。”尽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但人性是永恒的底层逻辑。
对人性的兴趣,是申奥不断创作的动力,视频平台则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平台很懂观众的想法,也很尊重创作规律。”申奥与优酷筹备《新生》之初,平台对其大胆的构想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即便创作理念与规则产生了冲突,优酷也并不拘泥于惯性设定,而是灵活应对。
其中剧情信息极其浓缩的一集,时长达到了正常剧集的两倍,按照平台“上架剧集每一集之间,时长差不要太大”的统一时长要求,如果剪辑成两集就会打断叙述,影响观众的情绪体验。最终,申奥和平台经过商讨达成了共识,“那种浓缩凝聚的力量,不应该被打断。”
图片
作为剧集出品方,优酷也在创作层面给予了支持。优酷向申奥提出,希望有更强的“互动感”,甚至要有“游戏感”。这样一来,观众在观剧时会有很强的沉浸感,仿佛自己变成其中的旁观者,也在听对话、做分析判断。这都是用游戏思维做出来的。
时代精神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升级,影响着创作者和平台的发展进程。在数据互联、作品共创的时代,视频网站平台早已成为影视剧精品化转向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而以申奥为代表的电影人的加入,也为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近日,优酷悬疑剧场升级为白夜剧场,探讨更深刻的社会议题、展现更深邃的人性关照、提供更有沉浸感的观剧体验,在影视剧精品化的转向过程中,观众、创作者、影视平台找到了良性互动的最佳模式。
当下,国产剧集正处于精品化的转型期,更强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成为观众在观剧时的新期待。优酷用剧场化模式为剧集提供助力,为行业带来信心,也为以申奥为代表的青年导演提供了一方更广阔的创作舞台。

以下是和《新生》导演申奥的对话:
Q:《孤注一掷》取材于很多真实案例,这次的《新生》也有很多对骗局的揭露。这两部作品里,有哪些你一以贯之想要表达的内容?

A: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电影很浓缩,所以需要放大这种感官,感官体验很强烈,但剧集是娓娓道来的方式。相同的是对人性的兴趣。

Q你提到了关键词“人性”,人性是一种比较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通过镜、通过故事去拆解这种比较虚的概念?

A:我的理解是,对人性的呈现,包含着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和外部行动三个部分,从这三个层面,去展现人在某个时刻的权责、感受和判断。

Q:《新生》里有五条故事线,这五条线是你去表达人性的一个途径吗?因为人性具有多面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借助五条线,去呈现这个多面性?

A:可以这么理解。人不是简单的好坏、对错,不能用简单的二分法去理解人性。人由很多个面向组成,是很立体的。

Q:现在,社会公众情绪发生很大变化,观众的观剧习惯也变化很大。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好剧集的标准?

A:我非常主观地说,要信息量更大、节奏要更快、情节和人物都要更复杂,来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看剧需求。好剧一定得是新鲜的。

Q:《新生》是你和优酷的第一次合作吗?

A: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服务优酷,把商业广告变成网络视频。我家里现在还有当时和优酷签约的一个证书。我跟小星、子墨、白客年龄相仿,是同一代人,那会儿相互不熟悉,但经常在一些场合碰到,现在都认识熟悉了。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从胶片转数字、从传统媒体转新媒体的时代。

Q:以观众为核心的态度,这是否和你早年拍短剧、拍广告的经历有一定关系?

A: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我也来自观众,我自己看自己拍的东西,可能是会从观众的角度看。我小时候是特立独行的,长大以后觉得那个是很幼稚愚蠢的行为。现在,更想收集绝大多数人最大公约数的情感和需求。

Q:作为《新生》的出品方,优酷在创作过程中给到你哪些支持?

A:优酷希望有更强的“互动感”,甚至要有“游戏感”。观众在观剧时,会有很强的沉浸感,仿佛自己变成其中的旁观者,也在听对话、做分析判断。这都是用游戏思维做出来的。

Q:《新生》是你第一次拍剧集,你觉得拍剧和拍电影,有何不同?

A:不同于拍电影,拍剧可以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与观众进行艺术交流,给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可以不用时长而砍掉精彩戏份,真的很幸福!

Q:你觉得,未来影视创作的一个趋势和方向是什么?

A:影像能够拓宽观众的生命维度,让人们看到生活之外的世界,所以电影、影视剧的功能之一,就是要给观众传递某种奇观。一种奇观是物理层面上的视觉呈现,另一种,便是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幽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0充值真实打金服,装备全靠打!老玩家强烈推荐!
广告散人超爽打金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