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风险普查结果出炉自然灾害预警添新“帮手”

5月12日
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国务院普查办近期汇编发布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
图片
公报公布的这张“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揭示了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
此外,在这张“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上,依据地貌类型、灾种组合、综合风险等级结果,将全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30个综合风险区。
每个风险大区
呈现出不同的灾害特点
如此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01
6个风险大区 呈现不同灾害特点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将全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大区,每个风险大区呈现不同的灾害特点,以中部风险大区为例,根据当地灾害发生的类型和频次又分成了多个综合风险区。
图片
专家介绍,发生什么类型的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孕灾环境,这也是分区划分的重要依据。
具体听国务院普查办工作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赛霓怎么说↓
02
专家:与人口经济等因素有关
专家介绍,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呈现“东高西低”的宏观格局,与人口、经济等因素有关。
最新发布的这张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显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呈现“东高西低”的宏观格局。
图片
专家介绍,东中部地区的地形地貌是形成这一格局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的城市建成面积大,地势一般较低,灾害来临时成灾风险高。洪水发生时,城市容易发生内涝,台风来袭时,受灾程度深。此外,“东高西低”还指受灾情影响的程度。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体量大,一旦受灾,损失程度远大于西部地区。比如强震级的地震发生在西部人口稀少的地区,产生的风险要远远低于发生在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图片
专家介绍: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图
和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对于东西地区综合风险的判断
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应急指挥 抢险救灾
物资调度 恢复重建等
提供了数据和科技支撑
📑💻📣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