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超强台风正面登陆如何应对?直击“应急使命·2024”演习:科技赋能联合救援

“受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影响,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不断上升的水位,让钱塘江沿线堤坝压力剧增,险情不断出现……”5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政府在浙江金华等地联合举办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4”。
图片
▲演习中,空中力量参与水上营救
红星新闻记者在演习现场了解到,本次演习安排35个科目组织实施,立足防范应对超强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充分考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海上船只遇险、山洪地质灾害,多个村镇受淹,大量人员被困孤岛,铁路停运,厂房爆燃,部分地区道路、电力、通信中断等各种突发情况和安全风险,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设置相关内容。
演习综合组负责人、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一级调研员王成介绍,此次演习坚持问题导向、实战牵引,汲取借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台风“杜苏芮”和海河流域特大洪灾等近年来重特大灾害应对处置经验教训,采取实导实演、实兵实战、实景实传等方式,全景式、全维度展现联合救援、科学救援、高效救援。 
模拟17级超强台风来袭
“被困孤岛”如何营救?
这是此次演习设置的“难度模式”:2024年夏季,受梅雨带影响,浙江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钱塘江、苕溪等河流109站次出现超警以上洪水。与此同时,超强台风“海神”在宁波象山沿海一带正面登陆时中心气压92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58米/秒),台风停留浙江长达22小时,影响波及浙江全境,部分地区遭遇长历时特大暴雨……
对此,浙江省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台风一级响应,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采取停工、停课、停市、停运和封闭交通道路等措施,并组织属地力量防范应对。同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调派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应急救援力量支援灾区。
记者在浙江金华主演习场看到,现场模拟超强台风过境后,“金兰小镇”发生严重内涝,学校(安置点)、医院和居民区有大量人员被困,不少“被困群众”在建筑物房顶呼救,大量人员被困“孤岛”。
图片
▲演习模拟严重内涝救援现场 摄影:曹博远
消防救援队伍接到报警后,就近启用3台无人机机巢,派出无人机侦察并回传受灾区域现场影像,定位被困人员位置。通信前突小队队员随艇出动,搭建卫星便携站,组建现场消防卫星通信网络,拨打卫星电话向支队报告灾情。同时,救援人员操作一艘艘橡皮艇快速入水,协同水陆两栖车携带指挥终端和纸质导航图,营救遇险群众。
参与演习现场救援的金华市消防局特勤大队二站站长王明告诉红星新闻,被困人员的设置非常贴近实战,比如在被困医院中设置有行动不便需要担架进行转运的人员,还有在ICU病房内需要连床一起转运的人员,这些都是在以往相关救援的难点。
在演习现场,还模拟兰江发生超标准洪水,造成兰江街道金角村通村道路冲毁,100多名群众向高地避险,被洪水围困形成“孤岛”。
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接到救援请求后,指派动力舟桥编组立即前往协助人员转移,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航行路线等信息实施空中、水上立体侦测。之后,动力舟桥迅速向“孤岛”方向行驶,登岛之后向被困群众发放食品、救生衣等,有序组织人员登舟,转运受困群众。
模拟列车被困营救
汲取借鉴近年来重特大灾害应对处置经验
记者注意到,此次演习坚持实战牵引,汲取借鉴近年来重特大灾害应对处置经验教训。
在演习中,受超强台风“海神”影响,浙江金华市婺城区遭遇特大暴雨,突发山体滑坡导致铁路路基受损,一列义乌至长沙的列车被迫停运在金建铁路高架桥段,车内大量人员被困,现场公网中断,无法对外联络。
然而,因高架桥现场道路路况较差,一时无法快速抢修恢复,且铁路封线,救援人员及物资陆运投送无法第一时间抵达。考虑乘客被困等不利因素,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请求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武警部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中铁建设集团和金华市人民政府等增援。
一场联动救援立即展开。2架侦察无人机迅速开展现场侦察,对沿线路段、路基等进行侦测,回传现场画面。1架装载救援物资的直升机也迅速到达列车被困位置,确认投送区域后,开展精准缓投。侦察无人机现场喊话,引导列车乘务员前往投放区搬运物资,由乘务员统一发放。 
图片
▲演习模拟列车被困营救 摄影:陈永杰
与此同时,生命通道也在同步打通。因高架桥段现场道路路况较差,救援车辆装备无法快速抵达,为此,2台挖掘机开始修建救援便道,派出人员迅速清理高架桥应急通道上的堆土。列车乘务员打开通道门,救援人员在通道入口进行引导,但由于人员被困高架桥段,且人数多,疏散转移难。
记者注意到,此时,现场救援人员多途径投送救援力量,通过高架桥应急通道、登高车搭桥等方式进行救援力量投送。同时,救援人员采用人装分流分类转运,规划人装疏散转运路线,利用机械外骨骼等装备搬运行李,并通过斜绳桥系统转移至地面;利用救援担架等方式对行动不便人员进行转运,并分别通过登高车和应急通道将其转运至地面。 
图片
▲演习模拟列车被困营救
经过15分钟的联合救援,列车上的被困人员全部被成功营救至地面,并将其转运至指定安全区域。之后金建铁路抢修完毕,恢复正常通行。 
演习综合组负责人、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一级调研员王成表示,此次演习复盘河北涿州特大洪涝灾害、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典型灾害场景,研究破解极端复杂情况下的“防抗救”之策。“一切从实战出发,实案行动、实战练兵,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做到灾怎么救、队伍就怎么练。”
模拟严重内涝致高温熔铸企业发生爆炸
无人机和粉剂机器人出动
演习中,还模拟兰江江水倒灌,发生严重内涝,导致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车间进水发生爆燃事故。“嘭”的一声,巨大的火光从车间厂房冲出,火势迅速蔓延,继而引燃临近仓库,情况危急。
演习现场,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拨打119电话报警。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出警,并同步向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请求增援。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调度方案,调集宁波重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宁波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专家等跨区域增援。
图片
▲演习模拟严重内涝致高温熔铸企业发生爆炸
消防力量到达现场后,数字化通信队伍操作无人机传输厂房、仓库现场实时俯视画面和热成像画面,了解现场灾情发展态势。增援力量到场后,救援人员操作穿越机和机器狗进入厂房和仓库内部侦察,寻找着火部位与危险源;侦检班组操作气体侦检仪,实时观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分布和浓度数据;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专家借助危化品辅助决策系统,结合现场侦检数据,计算安全距离,进行风险研判并提出专业处置对策。
据介绍,消防救援队伍现场运用无人机和粉剂机器人协同作战,精准喷射粉剂,对地面泄漏金属液及保温炉泄漏部位进行覆盖降温,对泄漏的高温金属液进行精准覆盖降温,对即将漫水区域进行筑堤,防止金属液遇水引发二次爆炸。仅用23分钟,厂房中的火势被完全扑灭,泄漏的高温金属液完全冷却,现场险情全部排除。
探地雷达车等新装备亮相
智能、无人救援不再遥不可及
记者注意到,此次演习现场,多种先进技术装备悉数亮相,对防汛防台风实现科技赋能。
探地雷达车是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专项之一——“巡堤查险技术装备”的核心成果,也在此次演习中亮相。据介绍,该装备能够快速、高效、无损地获取地下35m内的地质物性相关信息。在堤防巡查排险工作中,驾驶探地雷达车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内部空洞、蚁穴、管涌通道等隐患区域位置,监测堤防决口渗漏实时变化,实施安全动态监测。
演习通信组负责人、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斌川表示,在现代通信技术支持下,远程控制无人化巡堤查险、智能装备救援等新质战斗力不断突破,数字救援,智能救援,无人救援不再是遥不可及。
值得注意的是,演习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不仅在灾害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了远程医疗会诊、指导抢救性手术,还配备新型止血装备及材料,针对演习中开放性骨折合并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重伤员,救援人员应用急救止血绷带及特种敷料、特制止血夹等装备、材料及新技术,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张斌川表示,这次演习展示多款高新技术装备,其中包括用“揭榜挂帅”方式开发的多款巡堤查险装备、决口封堵装备,包括企业自主创新的大型险情处置装备,也包括各类机器人等。近年来,这些装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改变过去传统的人海战术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张馨月 发自浙江金华
编辑 张雪婵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