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CEO内田诚:三大支柱推进在华战略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肩负着改革重任的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正在中国推进全新战略。
“大部分日产汽车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都来到了中国。高管成员都在这里的原因就是我们想要感受和接触中国速度。如果我们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认为将很难保持在中国的节奏。”内田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车展上,由内田诚领衔,日产汽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山崎庄平;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企划官艾思诺;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马智欣;日产汽车公司企业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关口勋;日产汽车公司中国战略及专项任务副总裁、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昌史悉数到场,并就日产的发展以及战略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内田诚说:“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日产汽车需要迅速应对并保持竞争力。因此,日产汽车在全新战略规划‘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指导下,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注重均衡并关注重点的战略。我们将通过三大支柱具体推进:一、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二、充分结合本地优势和全球能力;三、变革运营模式。此外,为满足每一个‘NI’的个性化出行体验,日产汽车推出了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这些举措将帮助我们实现‘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
《中国经营报》:本次日产汽车高管访华,主要是想了解中国市场的哪些方面?
内田诚:现在的中国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我们要优先关注速度,以及为中国市场进行定制化设计。我们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我们展示的5款新能源概念车型,正是这一战略的实践之一。未来3年,大家将会看到我们推出的系列车型。
我希望团队能够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要看到新车型后制定策略,思考如何让我们在中国市场更加强大,如何让我们的车型更加及时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认为将很难保持在中国的节奏,这是非常宝贵的信息。作为对我们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了解了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经营报》:中国现在的电动车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品牌都在打价格战,对成本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日产汽车将通过什么样的产业策略来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
内田诚:确实自去年开始出现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今年很可能会继续。我们需要持续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我们需要具有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深化本土化策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的车型和零部件都在中国生产,这一举措帮助我们更好地迎接竞争。我们可以看到,在北京车展上有些车型的价格很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我们后续的发力方向,从而使我们在市场中获得增长。
山崎庄平: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们也需要加入这一竞争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北京车展给大家展示的4款新能源概念车都是基于本土速度进行研发。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我们将在“中国标准、中国速度、中国成本”领域建立优势,将卓越的本地优势带给本地用户,通过这些举措将帮助我们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市场产品周期非常短,也就意味着本土主机厂将有非常多的车型推到市场当中,你是否觉得现在对于车型更新,已经到了临界点?
艾思诺:我不确定是否到了临界点,我认为是更多元化了。这会让我们主机厂有压力,不仅要求更加迅速、更多利用本地团队,同时还要更适应本土情况,考虑决策的先后顺序。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市场的趋势,哪些区域或产品可以放慢进度,哪些需要我们着力加强。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客户关注内饰、车内生活、座舱等,以及本地生产商的一些变化,大家都可以从中观察到消费者的需求点。实际上,想要保持竞争力,我们需要去关注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和需求变化趋势,以及如何实现本地资源与全球优势进行结合。对汽车厂商来说,将永远面对压力,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改善。
《中国经营报》:日产汽车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内田诚:如果看看当今的汽车,也许不只是中国,现在的客户需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希望可以和车辆连接,使汽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趋势发展得非常快。
艾思诺:中国的消费者很有特色。正像我们之前所说,中国的市场变化非常快,也许3年之前还没有太多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但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改变了例如产品座舱的开发和设计,因为现在的客户不只满足于驾驶,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现在,我们正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将车辆融合到个人生活中?怎么实现移动设备和车辆之间的无缝链接?所以,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在探索和开发,这些技术将被整合到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辆上。
加速本土战略
《中国经营报》:日产汽车为什么和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一起合作?
内田诚:实际上,我们希望强调的是如何在中国提升竞争力。“在中国,为中国”是我们的战略,这也是我们和AI领域领先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原因,即提供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服务。
在3月发布的“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提到,对日产汽车来说,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至技术、产品组合和软件服务领域,与各个领域领先公司开展合作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日益多元的需求,显然单纯依靠整车厂商不能满足其中一些服务需求,因此需要扩展合作领域。在中国我们已经决定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实现这一目标,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也在探索各种可能性,提升日产汽车为客户提供的价值。
松山昌史:日产汽车的合作伙伴关系不只局限于车辆的电驱化,还包括智能化。日产需要携手中国合作伙伴构建智能化方面的优势,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度融合至日产汽车的产品与服务之中,这是我们的战略。
《中国经营报》:为何日产汽车会选择和百度进行合作?
松山昌史:首先,日产汽车选择和百度进行合作,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后,认为日产汽车和百度所考虑的以及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因此在AI领域我们选择和百度进行合作,开展工作。关于双方的优势,日产汽车作为汽车企业,如何整合车企所拥有的数据,以及百度所拥有的数据,为中国的消费者甚至更广泛的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价值,这是我们今后共同研究的方向。
《中国经营报》:日产汽车和百度合作后,将首先在哪些车型上搭载百度的AI技术?双方合作的结果未来有没有可能会覆盖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市场?
松山昌史:目前还没有确定。在研究阶段中,我们要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百度的AI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在中国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并夯实我们未来的立足点。当然,海外市场也是我们的思考之一,有很大的可能性。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了高质量发展,并且正在迈向绿色发展的道路。日产汽车有什么样的计划和行动,去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田诚:对日产汽车来讲,我们致力于创造更清洁、更安全、更包容的世界。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企业发展目标之一。日产汽车计划到2050年在整个集团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为此制定了“日产绿色计划”(Nissan Green Program),用来指导日产汽车在每个市场区域、不同的职能、工厂和供应链等业务规划,以实现目标。作为一个企业,我们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而努力,包括在气候变化的控制上做出贡献。
关口勋: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不仅仅关注绿色的产品,也在其他领域推行绿色环保理念。我们对于一款车的要求不仅是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够更加绿色,从而为汽车行业及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