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厕所“小切口” 彰显城乡融合“大文章”

王凡
雅安市雨城区久负盛名、历史渊源,坐拥“生态栖息地、国际熊猫城”的城市名片,是雅安市的中心城区,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全国唯一的“生态气候型城市”,在全国宜居城市中排名第五,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并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优渥的资源环境及“川藏铁路第一城”“藏茶最大原产地”“川西民族文化走廊”“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明珠”等历史积淀和发展优势,成为全球重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魅力城市,全区现已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等。
近年来,雨城区以全域旅游的理念,统筹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不断丰富延伸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末梢,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到哪,旅游厕所就建设到哪”。旅游厕所已经成为主客共享的“窗口”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承载着市民、游客、村民共同奔富裕、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待。2019年以来,雨城区已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道路沿线等城乡融合区新建、改造旅游厕所180余座。2024年,为助力全省文旅大会承办,目前正在对“赋码”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提升,力争全面达到II类及以上标准,6月前拟完成全区52座旅游厕所改造,目前已提升完成40个。
科技创新、智慧赋能,为城乡厕所建设提供最优方案
强化智慧旅游建设,积极解决城乡“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结合雨城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游雨城”旅游自助服务系统建设,通过百度、高德等多平台标注等方式,完成全区旅游厕所及公共厕所的导航功能。探索加强科技融入,创新使用生物降解、无水冲技术、智能传感监测、智能化运营、人脸识别取纸等新技术,推进旅游厕所科技化。例如,熊猫山谷生态环保厕所采用装配式结构、远程智能管理、微生物降解、无水冲等技术,达到了无用水、零排放、无污染的目标,厕所中的粪便等污物直接通过生态净化加以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无城市管网的乡村旅游沿线污物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从建设到使用都能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一厕一格,主题植入,为城乡厕所建设找到最好参照
依据《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为全区旅游乡村厕所的建设提供依据,并注重地域文化挖掘,突出贴心方便、赏心悦目和开心打卡的功能,在设计上充分挖掘雨城区大熊猫、热气球、青羌、爱情等文化元素内涵,不拘一格提升厕所的品质内涵和地标性及辨识度,成为雨城“建一厕添一景”的生动写照。例如:熊猫山谷生态环保厕所以雅安吉祥物“雅雅安安”中的“安安”为题材进行设计,并入选《四川省旅游厕所优秀案例》《四川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云台山热气球厕所以地中海装修风格和热球文化进行设计,成为全球首创;青羌透明厕所以青羌文化为题材,搭配全景透明玻璃,打造话题性十足的“网红厕所”,受到游客一致好评,引来媒体追捧。
优化布局,全程管理,为城乡厕所管护提供最好指导
按照“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标准规范、干净整洁”的目标,制定全区旅游厕所建设规划,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推动“厕所革命”从景区拓展到全域、从城镇拓展到农村、从封闭走向开放,提升旅游厕所覆盖面,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开通旅游厕所社会评价功能,实行“一厕一码”。推行旅游厕所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打破城乡壁障,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政府建设的旅游厕所由景区管理服务中心、镇政府管理,企业建设的由业主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定岗定人进行卫生保洁和设备养护、维修,确保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同时,积极探索“以商养厕”模式,在熊猫山谷生态环保厕所配套建设了“旅游驿站”,以旅游厕所为基础,扩展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购物、旅游休憩等功能,通过以商养厕模式为旅游厕所和旅游咨询服务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