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附一急诊ECMO护理团队:擎护理之光,续生命之航

图片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有这样一支队伍,由6名“男”丁格尔组成,他们是急诊ECMO(体外膜肺氧合)重症救治护理团队。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周杰文 匡宇娟 衡阳报道
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有这样一支队伍,由6名“男”丁格尔组成,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卓越的护理服务、无私的奉献精神,屡屡在患者危急时刻挽狂澜于即倒,扶生命于垂危,高擎护理之光,力续生命之航。他们就是该院急诊ECMO(体外膜肺氧合)重症救治护理团队。
这样一支特殊的护理“男团”,自“出道”以来,常放异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分可独当一面,合则所向披靡。
坚守初心 牢记使命
作为一个重症护理团队,他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时刻准备着为生命出发。无论清晨还是深夜,无论用餐还是休息,无论市内还是域外,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他们深刻明白,重症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尊重。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位ECMO患者,24小时监护仪器运行,观察病情变化,不敢有一分侥幸,不能有一丝松懈,无论是微小的体温波动还是呼吸节奏的改变,都逃不过他们敏锐的观察。治疗方案在他们手中无限接近精准,每一次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步骤都确保准确无误。
不少使用ECMO的患者,虽然心肺功能不行,但是在“救命神器”的支持下,神志清醒,能吃饭说话,能床旁活动,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还有陪伴和安慰,这些大男孩们,会暖心投喂除夕的饺子,会耐心科普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救治,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运动。
他们用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行动救治患者、抚慰患者,他们将此视为职业的担当和生命的荣光。疫情时期,ECMO在重症患者救治中大显神威,团队成员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并参与支援武汉、新疆疫情救治,获得医院“抗疫荣誉奖”“护理突出贡献奖”以及“湖北省最美逆行者”“援疆荣誉证书”,在第七届全国急危重症医学大会“我的ECMO故事”案例演讲比赛及湖南省疑难病例比赛中均荣获二等奖。
追星逐月 向光而行
ECMO团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以医护一体化的模式,为急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援服务,每年救治危重症患者数量市内第一,省内前列。
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进修培训的ECMO专科护理人员,但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用好ECMO这个终极“武器”,他们磨砻淬砺,积极触摸前沿医学理念,探索卓越护理模式,多次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多次参与医联体单位会诊,在急危重症的战场上与同行切磋,与死神较量,追星逐月,向光而行。
他们为生命助跑,不断加注守护能量,成功救治了区域内众多常规治疗手段下希望渺茫的急危重症患者,也在在学术领域砥砺耕行: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参与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国家级病例比赛奖项1例、省级病例比赛奖项1项、市级指导性课题1项。
尽心竭力 续航生命
2022年4月,衡阳市首例清醒VA-ECMO患者在南华附一成功救治,团队用精湛的技术,翻开区域重症救治的新篇章。
2022年4月,耒阳市三胎妈妈产后大面积肺栓塞并多次心脏骤停,紧急求助,面对产妇突发的肺栓塞,护理团队展现出了出色的应急能力。
2022年4月,在长途奔赴衡东县人民医院救治意外跌落沼气池患者的任务中,护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陌生的环境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状态,为患者的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2023年8月,永州江华市一小伙钓鱼意外溺水并心脏骤停,紧急求助,团队迅速出动,赶赴300公里外的当地医院,在极短时间内上机成功,并安全转运回医院急诊EICU。往返近8个小时,成功为年轻的生命续航。
2024年除夕当天,娄底市一名大面积心肌梗死并严重休克的患者危在旦夕。在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和喜庆中时,护理团队接到指令,迅速集合出发。这个春节,他们多次放弃了与家人聚会的机会,不分昼夜地守护在患者身旁,用专业的技术和细致的关怀,擎起生命的微光。他们的付出和坚守,让患者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这些,只是他们工作的一小部分,护理常常被定义为女生的职业选项,他们用实力证明了“男”丁格尔也是护理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专业、敬业、爱业、乐业,为无数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希望,为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增添了光芒。他们的卓越表现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相关事迹被各级媒体广泛报道。他们温柔善良,帅气阳光,他们的名字是:周杰文、吴威海、欧枫林、肖江峰、张宗荣、金银强。
未来,南华附一ECMO护理团队将继续保持创新的精神、进发的姿态,为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和温暖。他们将在守护人民健康的护理事业中,勇立重症战场,勇当急救先锋,以心中热爱,奔赴“健康中国”的澎湃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