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联手修复巴黎圣母院,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据报道,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携手围绕木质遗存保护和土遗址保护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的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等。
图片
对于无数关心着巴黎圣母院修复进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
“中法将联手修复巴黎圣母院”的讯息迅速登上热搜。事实上,中法两国联手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合作筹备已久,近年来始终在推进。
自从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以来,其火灾后修复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法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间曾为此多次函件来往,讨论合作设想。2019年11月6日,也就是火灾发生的当年,中法双方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密切合作。根据约定,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
图片
新华社照片,巴黎,2019年4月16日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之于法国乃至整个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无须多言。
1163年,巴黎圣母院始建,八百余年间,它见证了太多历史变迁。
2019年4月15日晚间,这座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大教堂被熊熊烈火吞噬,举世震惊。在这场悲剧性的灾难中,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轰然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架构遭焚毁。被烧融的铅皮屋顶留下一个大洞,还在地面留下大量有毒的残留物。万幸的是,两座塔楼、玫瑰花窗等重要文物尚还完好,还有一些内部艺术品也被抢救了出来。
五年过去,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工程依然在进行当中。由于新冠疫情、天气以及铅污染等问题带来的影响,重建工作曾一再延迟。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中法双方也克服了不少阻力,五年间,这项围绕巴黎圣母院修复而展开的密切合作仍在继续推进、深化。
图片
秦始皇帝陵
本次达成的最新合作协议,主要聚焦于木质遗存保护这一共性问题,此外,还考虑到了双方的许多个性问题。秦始皇帝陵与巴黎圣母院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曾经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并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在木质遗存保护这个问题上,我国有着丰富的相关研究经验。近年以来,陕西文博机构还曾开展中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茂陵石刻保护”等合作项目,并联合开展保护培训。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双方还将利用本次合作,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
从秦始皇帝陵到巴黎圣母院,从成熟专家到新一代青年人才——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法两国联手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桥飞架东方与西方,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
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灿烂文化的彼此吸引,利益广泛的务实合作,共同构成了这座桥梁最重要的基石。
图片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六十年来,中法两国秉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精神,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典范。
中法都是文化大国。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法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有特点,但文明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六十年前,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当一东一西两个大国在冷战的铁幕下握住彼此的手,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对于当时的寰球不啻一声惊雷。中法两国用交流突破了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为世界树立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典范,不仅开辟了中欧关系新时代,还推动了国际关系从此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图片
巴黎圣母院
今年,也是《威尼斯宪章》诞生六十周年。
六十年前,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在威尼斯召开,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向全世界宣告,“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
巴黎圣母院这类历史古迹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何我们如此重视其保护和修复工作?“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一性,从而把古代的纪念物看作共同的遗产。大家承认,为子孙后代而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
尽管战争曾经毁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但二战过后,许多人已经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甚至能越过国别、种族等等,上升为人类共同的宝藏。越来越多的地区意识到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背景之下,《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搭建起了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理念和方法论标准,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威尼斯宪章》被译介到中国后,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系统总结了中国几十年来的文物保护实践和法律法规,参照并吸收了《威尼斯宪章》《巴拉宪章》等文件精神。如今,中国并不只是一个学习者,更是其继承者和发扬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西安宣言》到文物保护援外工程: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项目……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一路落地生花,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互鉴。
图片
2019年10月10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中国文物修复师周建国在九层神庙修复现场查看一个修复好的文物。/图源:新华社
六十年过去,一甲子轮回,又到甲辰龙年,吾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六十年后的今天,当中法双方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而携手合作、擘画未来,《威尼斯宪章》精神仍然闪耀,中法友谊依旧长存。
“世界破破烂烂,有人修修补补。”在世界并不太平的背景下,人类为了保护文明纪念而并肩奋斗的身影是宝贵的。
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百年变局的风云际会,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四个“共同倡导”,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极具时代意义的中国方案。
中方始终在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与责任担当。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