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降至15年来最低点,策略背后的逻辑

美国财政部最新发布了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这引发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
日本、法国、英国2月份分别增购美债164亿、154亿和96亿美元。其中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达到1.17万亿美元,刷新了记录,继续保持美国国债最大海外持有国的地位。
图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同期减持了22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规模下降到7750亿美元,这一数字创下自2009年后这15年来的新低。
现在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保持在3.24万亿美元,其中美债占比只剩24%。相反,日本的外汇储备为1.29万亿美元,其中美债占比超过90%。
图片
之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最高点,是2013年的1.27万亿美元,已经是11年前了。之后就缓慢下降,最近这一年更是快速下降,从8700亿美元下降到7750亿美元,减持了950亿美元。
而相对美国国债快速膨胀的规模,中国持有的比例下降则更大,从占近9%下降到只有2%出头。当年美国国债总额是17万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34万亿,膨胀了一倍。
图片
这都反映了中国对全球资产配置的重新评估和调整。中国持续减持美债,实际上并非一些人想象的主动抛售,而是采取了到期后不再续购的策略。
因为之前购买的美债利率较低,债券交易价格已经下跌。如果提前抛售,将面临账面损失变为实际亏损。而通过到期不续的方式,就能确保回收本金和利息,避免亏损。
图片
目前的美债的利率水平已经到顶,降息必然会到来。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美国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的环境下,这一策略有效避免了因市场波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了国家金融资产的安全。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更多是基于市场判断和资产配置优化的考虑。但也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主动调整金融战略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深远布局。
在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逐步减少持有美国国债,旨在分散风险,增强外汇储备资产的多样性和安全性,这是任何一个大型经济体,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必然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优投资渠道,构建更加稳健、多元的外汇储备结构,不仅能增强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也符合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