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转化的郴州实践(二):把广阔水面变成打卡画面

“两山”转化的郴州实践
把广阔水面变成打卡画面
图片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国之大者”。近年来,郴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东江湖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深化“四水联动”、推动“八水共治”,将天然冷水发展成大数据产业;将地下热水发展成温泉康养产业;将纯洁净水发展成生态农业;将自然碧水发展成文旅产业,把广阔水面变成打卡画面,郴州的“水”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冷水”孵出“热产业”
图片
清晨的小东江,云蒸霞蔚,一艘小船在薄雾中若隐若现。60多岁的渔民谢义廷屈身、揽网、抛掷,硕大的渔网舒展开来,快门声此起彼伏,掌声不断。
“过去撒网是捕鱼,现在是给游客拍照,钱不比以前挣得少,一不小心还成了‘网红’。”谢义廷说。
眼下,正是雾漫小东江的最佳观赏期,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东江湖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这一湖碧水不仅是热门打卡地,更肩负着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服务器制冷“降温”的任务。
图片
在东江湖大数据中心,三号模块机房内装有2900多台服务器,如果同时运转,3分钟就可将室温抬升至50度,导致机器停运。而东江湖水温常年在8-10摄氏度,将冷水转化为冷空气后,室温可以稳定在25.8摄氏度。
“我们采用东江湖独有的冷水优势,它具有水量大、水温低、水质优三个特性,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每运营1000个机架,能够节省电耗670万度。”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招商部部长吴超毅说。
一湖好水的背后,是郴州市“壮士断腕”的硬核护水。东江湖区最高峰时,有网箱1.3万余口,养殖生猪百万头,年产原木30万立方米,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凸显。对此,资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东江湖一湖碧水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模式,并以铁腕手段,在“禁、退、治、补”上下功夫。同时,利用冷水资源打造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湖水通过管道传输到产业园,对机房进行降温,吸引了湖南省电子政务云、长沙银行、湖南银行、阿里云等62家企业入驻。
目前,园区20万个机架满负荷运行后,每年可节约用电50亿度,相当于少耗标煤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2万吨,郴州水资源利用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水”换出高价值
图片
郴州人的一天从一碗鱼粉开始,栖凤渡鱼粉则从西河开始。西河,这条盘绕在郴州西北而得名的一弯活水,多年来一直滋养着沿线百姓。
几年前,栖凤渡镇开始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打造出从原材料到销售、体验的鱼粉全产业链。镇上还建成“非遗”工厂,每年为湖南、广东等地区输送鱼粉厨师1000多人,带动近5000农户增收。栖凤渡鱼粉全产业链产值从2021年的3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亿元。
图片
为持续做好“活水”文章,西河流经的桂阳、北湖、苏仙、永兴等四区县,围绕打造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联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彻底改善了流域内52个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和谐村位于西河上游的桂阳县,通过“以水串线”,做活研学经济,已经成了乡村游中名副其实的“网红村”,累计吸纳游客十万多人次。
郴州还通过打好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四水联动”组合拳,有5条河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焕发出新的牵引力,1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因此应运而生。
“热水”培育新引擎
图片
郴州不仅有冷水资源,更有丰富的“热水”资源。走进汝城热水,一个个泉眼终年汩汩翻涌,热气氤氲,营造出如云似雾的梦中仙境,也给这座温泉小镇平添了几分朦胧诗意。
“走了这么多温泉 这里还是比较自然的 有山有水 热气冒起来云雾缭绕 在仙境里面一样的”。来自广东的唐女士感受完热水的温泉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依托热水优势,郴州探索出了“温泉+N”模式,延展出了体验、康养、文旅、房产等多条支线。从汝城县的“温泉+体验”“温泉+房产”,到北湖区的“温泉+康养”、苏仙区的“温泉+文旅”,再到嘉禾县的“温泉+N产业”……地下冒出来的热气让郴州各地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新景象。
“净水”孕育新产品
图片
明月出湖面,清晖落屋檐。有一种夜色,叫“北湖水月”。一千二百年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此以泛舟游湖饮酒叉鱼为乐。一千二百年后的“北湖水月”,湖面上随音乐跳动的水柱和变幻的灯光。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集聚于此,以时尚街拍、星空音乐、露天电影、直播嗨唱,街头品鉴各地特色小吃美味为乐……人流如潮、人声鼎沸、人气火爆的场景繁华了这座城市的“夜”,“北湖不夜天”成为打卡又刷卡、过境又过夜的网红打卡地。
“出乎我的意料,感觉这边建设得非常好,跟以前的郴州相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风景更加的美丽了,”市民刘诗丽说。
乘着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北湖区通过深度治理、优化环境、丰富业态,打造以水月洲为辐射半径,串联起和平夜市、友阿国际广场、步步高新天地等业态,共同组成了持续火热的北湖不夜天夜间消费集聚区。在守住城市“烟火气”的“生命线”中,掘金“夜经济”,让“老商圈”迸发了新活力。青葱书屋、露营集市、星空音乐会……北湖水月洲成为广大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打卡消费的“幸福岛”。
“郴州好水,生活更美”。郴州因水而动,因水而兴。郴州积极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利用郴州优势,打造特色“水立方”模式,点水成“金”,将“水质”转化为“产值”,激起百业发展“一池春水”。
曾经,“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如今,不止是是郴江,整个郴州的水系都有了更高的归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郴州将坚定久久为功,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在深入防治中深化“郴州之治”,在系统治理中拓展“郴州之为”,不断探索和形成一系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方案”,让“好山好水好风光、美景美境美郴州”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