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四大天王,当潮水退去,那些“独家”的演唱会标签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上世纪九十年代。
四大天王雄霸整个娱乐江湖,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即便他们在新千年之后淡出乐坛,地位也仍然牢固,不可撼动,比如各个大型场合,无论分合,皆压轴的首选人物。
个人演唱会,更是他们的无双招牌。
尤其在香港体育馆,四人一旦开唱,就是年度盛事,上到富豪地绅、圈内名流,下至白领、学生,尽皆趋之若鹜,而郭富城的狂野、张学友的歌艺、刘德华的大气和黎明的深情,也总会成为轰动全城的谈资。
但这已经是老黄历。
而当下若何?
图片
四人出道时间和年龄不一。
只不过,当下此时,刘德华和张学友已过“耳顺”之时,郭富城和黎明也算是“抵近”花甲之年,其他领域不谈,单论演唱会,却仍无人“服输”。
放眼整个华语乐坛来看,总场次排名,或已大局抵定。
张学友断档第一,以后不好说,但目前而论,华语乐坛已经不再有人,可以在演唱会总场次上超越他,这个数据也仍在不断增长当中。
郭富城排在第四的位置,但最近两年巡演正炽,加上精神、体力仍皆极佳,而排在他前面一位的那个组合,则陷入了“假唱”风波,很有可能,无以为继,所以他的排名,有极大可能继续上升,虽追不上张学友,但有其他可能性。
刘德华稍稍落后,名列第五,而自上次“三首而止”事件之后,已经许久没有开唱,不过目前已官宣八城开唱。
黎明就再退两位,与刘德华之间差距数十场次,还横亘着一个周杰伦,而在最近几年,他也频繁开唱,不过基本就是在香港和澳门两地,未知是否有机会,递进名次。
单看香港体育馆,排名顺序仍然不变。
图片
说到正题。
纵横江湖数十年的四大天王,当下而论,各自都有些什么“独家”标签?
而既然是标签,不妨简单粗暴一点。
张学友先来。
他一向携“歌神”之号,攻城略地,而最近亮相,则是“60+”、“抢票”和“秒光”,大家应该都知道意思。
好几年没唱的刘德华,一出手就是“天价”和“抢票”。
而郭富城又如何?
他仍然以“舞”为头号招牌,但已经融入了另外两个有趣的元素,所以标签基本就是“劲舞”“炫目”“打折”和“广告”。
别误会,此“打折”和“广告”,非彼“打折”和“广告”。
他的演唱会,前有沈阳文旅开通专门接待通道,更有大把消费福利,紧接着的海口站,同样有不少企业加入进来,以折扣消费和馈赠形式,专为郭富城粉丝服务,甚至还有免费“续订”宾馆的服务。
广告天王,名不虚传。
至于黎明,大概就是“坐着唱歌”了。
这家伙,早年还偶尔会蹦一蹦,现在上了年纪,真是懒到没边。
不过也颇为有趣。
图片
另外再说一个此前颇为“喧嚣”的话题。
早几年的时候,郭富城有一个“百场巡演”的计划,后因特殊原因,不得不终止。
当时有好几个场次,都门票“打折”新闻满天飞。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只是郭富城团队忽略了合约问题。
互联网上其实有很多记忆,关于门票打折、低价和赠票等诸如此类,多不胜数。
说句好玩的话,谁都逃不掉,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搜。
当他的团队注意到这个问题,情况就马上改观,比如海口主办方就直接开发布会,宣告以后,“不会有打折票,也不会有高价票”。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本身以天王级歌手来讲,开巡回演唱会,根本不依赖门票收入,而是赞助商。
而票价过高,实际上最终伤害的是那些“铁粉”。
图片
最后总结。
张学友和刘德华这两位一开唱,那些真正的“铁粉”就比较遭罪,一是很难买到票,二是得花不少钱。
当然,如果本身乐意,也没什么可说。
身为郭富城粉丝,在这个方面就比较“享福”,不但只需要平价买票,更有各种消费上的福利,如果是那种喜欢四处游玩的人,那就更加“可乐”。
如果说到上座率。
最近的沈阳和海口,几万人的场地,都接近爆满,没得可黑,不少人恐怕要失望。
至于黎明,粉丝开心就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