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局荣获“中国建造隧道工程品牌企业”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举办。5月11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发布了工程建设行业的23个专业45家中国建造品牌企业,其中总部位于广州的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中国建造隧道工程品牌企业”。
在中国建造品牌展馆现场,中铁隧道局重点展示了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协同、智能诊断、智能检测、智能构件生产、智能物管、智能通风“八大智能”隧道建造体系,以及大瑶山隧道、卡姆奇克隧道、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格鲁吉亚南北公路古多里隧道等多项代表工程情况。
现场展示的代表工程主要包括,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千米,1981年11月开工,1987年12月主体建成,是中国20世纪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隧道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新奥法”施工,是我国隧道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国内隧道工程第一次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打破了我国不能自主建设10千米以上长大隧道的“禁区”。卡姆奇克隧道:目前中亚第一长隧,被誉为“一带一路”先期成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一个标杆、一面旗帜。2016年6月22日,中乌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隧道通车。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中铁隧道局依托该项目构建了以“八个智能”为核心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引领我国隧道智能化发展方向。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目前国内最大埋深、最大水压的水下隧道,其中盾构段最大水压为世界之最。崇太长江隧道:创造了直径15.4米的超大盾构独头掘进超11千米穿越长江的世界纪录。格鲁吉亚南北公路古多里隧道:用于项目施工的“高加索号”TBM开挖直径15.08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护盾硬岩掘进机,首次采用大直径TBM同步拼推技术,使设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掘进能力。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中国隧”已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中铁隧道局的创新理念、装备科技、工法、工艺等已经向全自动化、智能化迈进,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在世界隧道大会期间,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主席阿诺德·迪克斯一行10余人到中铁隧道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项目调研参观,详细了解了正在深江铁路项目运用的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协同、智能诊断、智能检测、智能构件生产、智能物管、智能通风“八大智能”隧道建造体系。在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发布的“过去50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项隧道工程”中,中国9项工程成功入选,占比18%,数量最多,占比最大;而中铁隧道局参建了入选9项工程的7项,占比14%,包括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大瑶山隧道、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深圳地铁14号线、深中通道等,在全世界建筑企业中占比最大,入选项目最多,充分展现了中国中铁隧道局在世界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雄厚实力和非凡成绩。(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