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牢记嘱托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国教育战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广大思政课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
图片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海良: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上的要求,也规划了如何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马慎萧: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点,我们青年思政课教师真的深有体会。近些年随着思政课建设的推进,无论是思政课建设中的资源投入、条件保障,还是大思政课等重要理念的提出,思政课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内涵式发展,我们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快速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了。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对思政课建设提出重要要求,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的殷殷嘱托,到多次赴学校考察的谆谆教诲,为办好思政课提供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已经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统编教材出版,还编写出版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图片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们在“西迁精神虚拟体验中心”专区,感受50年代“打起背包就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火热青春;讲好新时代故事,在上海,复旦大学新学期新开一门《“强国之路”思政大课》,从专题大课与著名经济学家面对面,到小班讨论探索基础研究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图片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周鸣飞:我们“强国之路”思政大课让一大批专业教师加入思政课的建设团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在“强国之路”中,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激发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大的光荣。
图片
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在宁夏固原,“百里祭英烈”“行走的思政课”成为网红品牌。在福建,厦门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行走八闽”实践教学,点燃学生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梦想,在云南,云南农业大学引导学生在田间地头解民生、治学问,厚植爱农情怀。
图片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 郑涵蔡元: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让我们走进了祖国的广袤乡土,我有幸见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新时代农村发生的山乡巨变,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满满,增强了我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图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次旦央吉: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思政课学习,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国情、民情,亲身感受到我们国家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让我更加自信也充满力量。
图片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4年3月,首部反映思政教师成长的影片《我要当老师》上映,引发广大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深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中小学的思政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师生比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整体结构明显优化。
图片
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教师 地丽热巴·居来提: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备受鼓舞,我要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付丽莎: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践行总书记的要求,深入挖掘贴近学生的本校红色资源,传承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