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与汽车这个机械的拧巴之处

比较确定的是:
智能化在购车决策中的权重越来越高。
甚至是某些细分用户群体的主要决定项。
有没有之间,已经是一道鸿沟了。
图片
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其实已经跨过了纯机械与数字智能的十字路口了。
这是需求决定。
那就只能奋勇向前。
需求如何变成整个商品流转过程中都健康运行的循环,是企业需要解决的。
“用高效的方式,提供社会需求的商品,这不就是企业做的事吗”
图片
但,还有拧巴之处。
1.智能化必须【顶额】跟进的,但主机厂大概率不赚钱、
2.智能化必须【快速】跟进,但是与汽车这个机械的开发周期有错配。
图片
对于第一点,主机厂有盈利,才有动力和资源去持续堆顶配。
现实是,在智能硬件上做集成商的差价是比较难的。
尤其在这么个内卷的时代,对to C端只能低价低价再低价。
尤其在这么个智能硬件巨头化的时代,对上游只能求第一时间的尖货大量稳定上车。
所以,大概率赚不了。甚至还要倒贴。
因为不倒贴,甚至都没人买车了
图片
关于第二点,传统周期年款小修饰、三年1小改、5年一大改,10来年换个平台。
现实是,智能化硬件是以一年甚至半年为单位进行技术换代的。
对的,是换代。至少对应汽车上5年级别的换代。
不跟,会有人跟。
跟的话,就要提前做好框架的预埋,跨几代的技术线路和供应商的绑定。
这样,又会回到第一点的拧巴之处,又被下游拿捏了。
图片
所以,想不拧巴的话。
可能有两种
1.全栈自研。
这是个投入很大,风险很高,有规模效应后收益极大,护城河极稳固的线路。
但是,有资格有实力有底蕴选这条路的,其实没几家。
图片
2.在智能化的世界,做那个独一无二的集成商。
在硬件的世界,都能做成全产业链话语权最强的集成商。
在软件的世界,为什么不可以。
在体验没什么好讲、不知道怎么讲、还没想好怎么有效的讲的时候。
才会把生硬的硬件数字堆砌到发布会上,显得很强。
如果,做出一个用了就回不去的智能体验的智能车。
成为那个独一无二。
客户还会在意芯片是什么吗?
图片
把车造好,让用户闭着眼睛买。
不一直是车企应该做好的事情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