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重磅刊发,孙惠川、王征教授展望前景

编者按:2024年4月,《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简称《共识》)正式刊发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4 年第 23 卷第 4 期,有力促进了我国肝癌的规范化治疗进步。“肿瘤瞭望”专访《共识》编写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和王征教授,撷取《共识》更新亮点,解析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诊疗优化策略,展望未来学科发展方向。(文末附《共识》原文二维码)
01
《肿瘤瞭望》:《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正式刊发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4年第23卷第4期,相较《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其将进一步为我国肝癌诊疗带来怎样的改变?
孙惠川教授:新版《共识》的刊发将为肝癌诊疗带来如下变化:
第一,新版《共识》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在《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围术期的内容,并且进一步厘清了肝癌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定义和适用人群,顺应了近年来肝癌外科的发展和临床需求。
第二,新版《共识》再次深入强调了转化治疗的衡量指标,建议在多学科诊疗(MDT)的框架下关注肿瘤缓解的持续时间和缓解程度,即客观缓解率(ORR),密切观察系统治疗的毒性和转化后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第三,新版《共识》对手术时机和疗效预测予以进一步明确,优化了治疗策略。
第四,新版《共识》纳入了近年来更多的中国临床实践结果,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更长的生存机会。
最后,新版《共识》进一步强调了MDT在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及职能。
我们希望通过本《共识》为肝癌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王征教授:新版《共识》在《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的基础上予以更新,完全纳入了整个围术期的治疗策略,由原来8个章节15条共识提升到13个章节18条共识,内容更加充实。新版《共识》明确了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定义,详细阐述了有功能的剩余肝脏体积(FLR)转化和肿瘤学转化策略,提出了转化治疗的必要性、 时机选择和注意事项,并对疗效评估、手术实施及后续治疗予以指导,可用性更强,更接近临床实践。因此,该《共识》是肝癌相关学科领域的一项全面、前沿、实用性强、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指导规范。
02
《肿瘤瞭望》:《共识》进一步强调了多模式综合治疗策略可以为肝癌转化治疗提供可能,请分享一下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转化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解决的问题?
孙惠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在国内转化治疗领域起步较早,主要发源于汤钊猷院士、吴孟超院士在“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探索。到了20世纪90年代,樊嘉院士也在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领域做了许多重要研究,奠定了我院较好的学术基础。基于上述探索以及临床需求,我们非常关注如何优化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策略,一旦发现较好的系统治疗方式,就会敏感地思考该方式是否能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机遇。
2018年,我们开始分析累积下来的数据,发现转化治疗较过去带来了疗效提升,部分患者表现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这是既往研究中极难实现的。同时,我们还发现转化治疗后联合手术切除在无需药物维持治疗的前提下,可以为中晚期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机会,展现出了系统治疗进步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此外,对于不可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周俭教授团队发现并验证了ALPPS术可以带来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总之,我院在转化治疗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结果。
我国还有许多专家也在转化治疗领域当中做了很多探索。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教授于2023年刊发在《J Immunother Cancer》的一项研究显示,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ORR达到了53.6%(mRECIST),转化率达到55.4%,转化成功组(治疗后达到切除标准)中位生存期达到36.0个月,证明了转化治疗能够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长期获益。在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方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志波教授团队使用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显示,ORR可达76.4%(mRECIST),转化率达到52.7%。
上述探索为新版的《共识》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证据来源。更重要的是,上述研究进展都是中国专家在中国大地上为中国患者创造更优治疗方案而形成的,更易被中国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03
《肿瘤瞭望》:新版《共识》的发表和普及将如何进一步推动肝癌的学科发展?
孙惠川教授:《共识》中的部分内容,虽然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却为未来肝癌的临床研究探索指引了方向。《共识》所采纳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可能为未来指南的更新提供素材,为治疗策略的进步提供依据。比如通过近三年的积累和进步,我们看到以仑伐替尼为代表的靶向、免疫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在中晚期肝癌应用中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为转化治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新策略。由此可见,《共识》正在不断丰富围术期和转化治疗的内涵,帮助我们打开视野,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未来,我们希望在樊嘉院士等专家的领导下,各位学科带头人能够持续积极探索肝癌转化治疗规范中心的建设方式,打造肝癌转化治疗理论体系,推动肝癌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同质化和普及化。在前沿探索方面,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和推动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要基于多中心协作挖掘以中国人群为主的研究数据,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转化治疗之路,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引领国际肝癌诊疗事业发展。
王征教授:我国肝癌疾病负担重,具有年新发患者基数大、中晚期患者多,以及临床诊疗难度相对其他国家更大的特点,因此治疗形势更加严峻。本次《共识》更新为广大中晚期患者争取手术机会提供了新的希望,也为进一步提升可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完善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更新发布的《共识》,其紧跟前沿,纳入更多中国患者人群转化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所归纳总结的诊疗策略也更加贴合国人需求。本《共识》将以更优化的转化治疗和围术期治疗策略,更详尽的评估管理措施,为肝癌患者疗效提升予以指导,并为未来的临床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
04
《肿瘤瞭望》:对《共识》的更新与发布,您有哪些寄语?
王征教授:新版《共识》从2023年3月启动修订到近日刊发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历时一年有余,凝聚了我国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心血,是极具权威性的临床指导规范。有效落实《共识》的指导意见,必将推动我国肝癌转化治疗及围术期治疗更上一层楼。
孙惠川教授:《共识》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以及樊嘉院士、陈孝平院士、董家鸿院士、滕皋军院士、窦科峰院士、郑树森院士和王学浩院士的引领下,由全国26位专家执笔撰写、百余名专家齐心协力编纂而成。首先,祝贺《原发性肝癌转化及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的正式刊发。第二,感谢参与编写《共识》的专家学者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为《共识》的面世提供了巨大助力。第三,《共识》不仅能够指导当前转化治疗或围手术期治疗的实践方向,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更新和更深入的学科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图片
孙惠川 教授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肝脏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治疗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秘书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8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第一承担人);曾获中华医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2019、《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2024版撰写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图片
王征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ALPPS学组副组长
中国生物医药整合联盟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及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促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图片
(扫码二维码,查看新版《共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