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从江南水乡到数字经济新高地的蝶变

图片
文 | 胡嘉琦
ID | BMR2004
今年“五一”假期,国人出行冲劲十足。近日,微信发布《2024“五一”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开封清明上河园、杭州灵隐寺、嘉兴乌镇位列全国热门景区前三。
走进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悠长的小巷,青石板路、临河水阁,这座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呈现眼前。乌镇西栅摇橹船行驶于小桥流水之间,穿越千年。
而当下,乌镇的标签不仅仅是“江南古镇”。随着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个千年古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无人驾驶汽车在白墙黛瓦间穿梭,“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拔地而起……乌镇正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数字经济新地标。
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袁杰在接受《商学院》记者专访时摆出了一组数据:2023年,乌镇镇全年接待游客716万人次,同比增长561%,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完成数字经济制造业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38.9%,增速位列桐乡第一。
图片
(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袁杰)
01
国际互联网战略规划下的转型之路
在全球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乌镇崭露头角。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称“乌镇峰会”)开幕,乌镇自此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这一举措充分肯定了乌镇的发展潜力,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桨声欸乃,碧水悠悠”的乌镇,为何会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袁杰用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句古话来解释。
从“天时”来说,浙江地区当时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拥有多家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而浙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就“地利”而言,乌镇位于沪苏杭“金三角”区域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立体交通运输网在此融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将乌镇纳入沪杭苏一小时经济圈,区域交通便捷。
从“人和”来看,乌镇的水乡风景如诗如画,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国古代画卷的重要代表之一。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互联网现代科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乌镇峰会提供了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年来,温暖朴实的乌镇人一直热情地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
小镇办大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既给乌镇峰会带来了独特魅力,也为乌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会的召开无疑对乌镇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袁杰表示,十年前,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只有12家,如今,这个数字已达到1200多家,2023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60%,乌镇数字经济发展势如破竹。
蓬勃的数字经济为乌镇乃至桐乡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投资额急剧攀升,依托乌镇峰会的红利释放,桐乡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实现了从51亿元到268亿元的大幅跃升,成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挑大梁”的新动能。
智能汽车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交汇地带,嗅着“数字”的气息,近年来,福瑞泰克、百度Apollo、中泽精密、测迅科技、佑驾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乌镇,智能汽车产业生态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车轮”上的乌镇滚滚向前,数据浪潮也奔涌而来。当前,乌镇正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全力打造“算力小镇”,积极推动联通智算中心和上海数产智算中心建设,建立“超算+智算”体系,并成功签约百度数据标注、“数字律所”等项目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引进冷数据蓝光存储项目,积极对接“乌交所+跨境数据”促进数据的流通与价值实现。
拥抱机遇,触网蝶变。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来,乌镇就汇聚了大量的人流、商流、信息流,这也让乌镇找到了会展经济的增长点,纷纷承接国家级、国际级高峰论坛。去年以来,这一势头得以延续,乌镇健康大会、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乌镇戏剧节等上百场大型会议和会展活动在乌镇举办。
据袁杰介绍,每年约有50万至60万人次在乌镇参加各类会展活动,为了把握好会展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加快建设的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规划了互联网总部会展区,以发展国际会展高端业态,集聚互联网企业总部。
“今年以来,已有100余场会展活动在乌镇举办,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更多国际国内高端会展品牌在乌镇展览展示。”袁杰表示,乌镇将进一步打响“乌镇会展”品牌,掘金“会展经济”。
02
聚焦文化魅力与科技创新
乌镇,是懂创新的。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催生新的魔法效应,除了数字经济、会展经济在乌镇“风生水起”,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作为乌镇“金字招牌”的文旅产业也呈现出融合化、智慧化等新趋势,进一步提升了小镇的软实力。
“走起!去乌镇赶一场戏剧节!”从2013年走到2023年,“乌镇戏剧节”俨然成为乌镇文旅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流量就意味着线下客流。面对这巨大的风口,乌镇也坐不住了。在这一背景下,依托数字技术,乌镇在戏剧节的基础上做了“加法”,如青年竞演决赛采用网络VR全景同步直播,并设立VR直播体验区,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实时感受决赛的演出,深入体验戏剧艺术的魅力。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拓展了观众的参与方式,还为戏剧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再从旅游角度来说,乌镇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拥有各种规模大小酒店二十余家,触“网”升级后的酒店不仅引用了“安睡号码”智能床垫,助力每一位客人深度入眠,在床品上更是植入“芯片布草”,使布草流转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且景区内所有餐厅、民宿的食材均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并通过一物一码的二维码技术确保酒店餐饮食材安全、健康、可溯源。
这些年,乌镇还先后建成了木心美术馆、乌镇大剧院、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等一批重点展馆,让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看点十足,精彩不断。
其中,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是全球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馆内共设置6大展区,不仅讲述了乌镇峰会诞生并成长为新型国际组织的历程,也呈现出网络促进创新、科技赋能生活的现实实践,自2023年乌镇峰会启幕前正式开馆以来,已迎接了一波又一波嘉宾、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入选2023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十佳案例。
对于乌镇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袁杰有着积极的预期,“目前每年近1000万的游客数量相对稳定,从游客数量和质量来看,乌镇的发展趋势总体是稳步向好的。”
在此背景下,乌镇致力于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规划建设的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互联网文旅展示区,充分借助文化、旅游和会展的优势,结合茅盾文学奖的回归、乌镇戏剧节以及乌镇·有戏FUN剧目的产出,持续关注和探索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新编剧目。
未来,乌镇将进一步打好“文化牌”,以古镇旅游带动全域旅游,以戏剧节带动全域文化事业,以互联网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数字文旅领域的新业态和新技术,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文旅新高地。
03
如何应对人才挑战
多年来,乌镇以其水乡风情、古镇建筑、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在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后,每年还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互联网产业大咖、专家学者等聚集于此,这使得乌镇成为了知识交流与共商合作的重要平台。
袁杰坦言,尽管每年举办乌镇峰会等活动为乌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旅游和文化发展优势,但乌镇依然面临人才引育和留用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从乌镇到沪苏杭的距离虽然不远,但一小时的通勤时间却可能成为人才长期在此工作的一大阻碍。此外,长期在乌镇工作的人才还需要面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交圈等方面的挑战。很多年轻人在乌镇短期工作并无大碍,但要想长期留下来,需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城市发展,唯“才”不破。对乌镇而言,人才同样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今日之乌镇,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在酝酿期,只有全力以赴抓人才,加快人才和科技创新互促双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
因此,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袁杰表示,针对这些挑战,乌镇正积极采取措施。
在科研创新方面,目前电子科技大学乌镇未来产业研究院、乌镇院士之家、腾讯众创空间、华为5G创新中心等各类数字型孵化器、加速器、高端型研发机构已落户乌镇;在产业承载空间方面,乌镇已经建成“直通乌镇”总部大楼、院士智慧谷等物理空间26万方,内含大型会议室、餐厅、健身房、咖啡吧等配套设施;在生产制造厂房方面,海光生态产业社区、微电子产业园等90万方产业用房,将于明年陆续竣工,可供各产业化阶段的项目入驻;在生活配套方面,1500套人才公寓即将竣工,商业街区、商业住宅、幼儿园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同时乌镇南接桐乡主城区,可与市区共享医疗、教育、生活及休闲配套资源。
未来,随着苏台高速的通车和水乡旅游线的更新,乌镇的交通便利性将进一步提升,为解决人才通勤问题提供更好的条件。
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便利性等措施,持续提高乌镇的生活品质,增加留住人才的吸引力,努力将大会带来的人才“势能”转化为推进乌镇“国际互联网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乌镇的蝶变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彰显了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能力。展望未来,乌镇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为全球互联网产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