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谷县全面完成7.87万亩烤烟移栽任务

图片
在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大地上,从晨曦微露到暮色降临,烟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旱移栽攻坚战如火如荼进行,截至5月5日,景谷全面完成7.87万亩烤烟移栽任务。
自3月19日烤烟开始移栽以来,面对烟区高温少雨、持续干旱的气候影响,景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面临的堵点难题,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抢抓时令做实“早”字文章,谋划制定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全县烤烟移栽工作顺利进行。
盘好产业发展“一盘棋”
推动种植计划扎实落地
2024年,上级烟草行业下达景谷县种植计划面积7.87万亩、收购量21.3万担。结合实际,景谷县高位谋划产业发展“一盘棋”,健全和完善基本烟田保护、烟区土地流转及“156”示范工程等制度,并结合种烟区域生态环境、核心烟区规划、土地资源、历年生产水平等情况把任务分解到9个乡(镇)。通过政策广泛宣传,抓实地块核查,进一步挤干面积“水分”,真正把面积做实、合同签实。全县签订合同农户6456户,涉及9个乡(镇)、99个村、506个村民小组,户均种植面积12.19亩。
抢抓农时动员早备耕
用养结合调优土壤结构
抓好春耕备耕关键农时,督促农户加大预整地作业力度,加快示范地土地流转进度,提前做好深耕晒垡、农家肥堆捂、有机肥施用等工作,不断改良烟地土壤肥力,形成“地等苗”良好局面。2024年,以“156”示范工程为依托,科学推动土地集中流转,打造百亩以上连片规模种植地块151片、面积6.5万亩,占总计划面积的82.2%,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地块有6片、面积1.9万亩。
严格把好标准育苗关
切实保障移栽供苗质量
树牢“苗好收一半”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各个育苗点的跟踪指导,督促业主严格按照育苗技术规程,做好苗床日常管理,高标准抓好苗床温湿度、水肥、操作消毒工作,确保培育“齐、健、壮、匀”烟苗,为高质量移栽打牢基础。全县规划育苗点26个,根据移栽节令分5个批次育苗,共育苗14524棚,其中常规苗11351棚、占比62%,膜下苗3173棚、占比38%,可供移栽面积8.21万亩。
多措并举抗旱促移栽
确保按最佳时令移栽
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意识,持续关注旱情趋势,全面摸清旱情动态,研究制定抗旱应急预案,投入78.7万元配齐储水装置、水肥一体化器械、固定式提灌站抽水等应急物资,积极发动烟农提前做好简易水池开挖、蓄水、沟渠疏通等工作,全力保障烟苗移栽用水需求。全县共开挖简易蓄水池3855个、水池202个、水窖2334个,投入250万元铺设3.1万亩烟田滴灌系统,烟区抗旱能力持续提升,确保了各乡(镇)按最佳时令进行移栽。
强化机艺融合提效能
全面提升整体机械化水平
以农机农艺融合三年行动为契机,全县开展烤烟预整地、农机农艺融合、移栽技术培训现场会15场次,并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进生产技术服务前移,对烟农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力度,结合坝区和半山区或山区不同的作业环境,引导烟叶合作社进行农机具改造和推广,新增“专精特”农机15台,烟农种烟成本持续降低,烟区烤烟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
景谷将以落实中耕管理责任为抓手,牢固树立“三分种、七分管”意识,指导烟农开展查苗补苗,促进烟苗早生快长、长势均匀,提升烟苗栽后成活率;严格落实中耕管理技术标准,加强对大田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指导,切实防范病虫害,全面提升烤烟质量及烟农种烟效益,让“绿叶子”变为“金叶子”,为广大烟农铺筑金色致富路。
(来源:普洱日报 景谷县茶特中心 景谷县烟草分公司 编辑:罗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