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艳:创新驱动,文化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 通讯员 田茂利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迎来建院25周年之际,该学院党委书记王艳近日接受了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详细阐述了学院的蓬勃发展势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她表示,学院正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和多方联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图片
走在校园里,迎面走来的都是青春活力十足的少年。边上狮子山吹过的暖风,吹过湖水,让苍翠欲滴的校园俨然变成一个公园。王艳书记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基本情况。作为一所相对年轻的独立学院,杭电信息工程学院在继承杭电优良基因的同时,紧密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开拓创新。学院以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为主导学科,与浙江省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谈到学院发展的优势时,王艳书记提到了四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区位优势,学院选址于临安,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政府大力支持,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机制优势,学院实行自主筹款、校政企研社会联动的共建机制,这种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良性运作。再者是文化力量,学院注重培育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兼容并蓄、自由成长的良好氛围。最后,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地处临安这个吴王钱鏐立国之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然而然受到了钱王文化的影响,钱王倡导的高度自信、富有进取创新精神,也融入学院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钱鏐崇尚圆通柔慧、兼收并蓄、开放包容、重视商业、讲求大众化,重人文关怀,这些精神也在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学校师生。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协同名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电班)合作办学项目,采用“1+2+1”联合培养模式,考研录取率超过60%;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学院合作,开设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采用“3+1”“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学院还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与福斯特、海康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共建学科专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训机会。同时,学院还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事业发展平台。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院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智库和产业资本的合作,学院成功地将技术引导、产业融入和资本推动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不仅彰显了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也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招生就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院招生持续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工科学生数量最多且就业质量高居全省独立学院榜首。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学院的创新驱动和文化引领策略的有效性。
展望未来,王艳书记表示,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合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