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20元一杯水很普遍?新黄河调查:多场音乐节水价3元至8元

图片
近日,一直以来被诟病的音乐节“高价水”再度引发舆论风波。5月7日,小杨哥回应“电音节宰客”事件,称明码标价20元/杯的纯净水符合特殊场景下的普遍物价,否认“宰客”行为;5月11日、12日,济南林俊杰演唱会出现20元/杯的柠檬水,再度被嘲“吃相难看”。
图片
日常售价2元的普通瓶装水,分杯售卖“狂飙”至20元,如此定价是演唱会和音乐节的常态吗?该定价是否侵犯观众权益?商品定价又由谁决定?据新黄河记者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城市举办音乐节20余场、落地演唱会近50场,大多数音乐节杯装饮用水价格控制在3元至8元不等,20元一杯的饮用水并不普遍。采访过程中,大多数观众表示认可演出现场内的“合理溢价”行为,只要不贵得离谱都能接受。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多数演出公司(主办方或承办方)会根据情况干预商品定价,不会对场内物价一无所知。有律师表示,演出场所内的商品定价行为实行市场调节价,消费者如认不合理,可留存证据合理维权。
普通纯净水分杯卖20元,音乐节高价水是常态吗?
5月,文娱演出市场持续繁荣,头部主流歌手巡演火热,音乐节遍地开花。先有凤凰传奇“观众假唱”等话题霸榜热搜,后有华晨宇凌晨3点海边日出开唱的顶级营销,伴随而来的还有“退票难”“柱子票”“音乐节延期取消”等负面话题。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五一期间消费维权舆情报告显示,“文化娱乐”类负面信息共16112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0.77%,日均2.7万条。其中提到,假期各地音乐节、演唱会等颇受年轻人追捧,但演出效果不佳、运营能力不足等争议也伴随出现。
图片
五一假期结束后,小杨哥为三只羊集团主办的电音节“宰客”事件喊冤,将音乐节“高价水”推向大众视野。据此前网传价格表,该电音节的纯净水售价为20元,脉动与红牛的价格分别为30元和28元。5月7日,小杨哥回应称现场商户的摊位为统一外包,并在视频中委屈发问:“其他电音节、音乐节的(饮品价格)你们了解吗?”小杨哥称电音节现场食品、饮料价格符合特殊场景下(电音节、酒吧)的普遍物价,且明码标价,不存在违法经营获取非法利润的“宰客”行为。他还称,在发现水价过高时进行了干预,演出首日下午纯净水就已经降到了10元一杯,是“历届电音节最低价”。
图片
一杯纯净水卖20元,到底贵不贵?如此定价是演唱会和音乐节的常态吗?
新黄河记者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城市举办音乐节20余场、落地演唱会近50场,绝大多数演出都在安检要求中提到了禁止携带软硬包装饮料、瓶装罐装类饮品、酒精类饮品、非密封性食品等类似的要求。这也意味着,观众进入演出场所后,购买饮用水成为一种必要需求。
图片
图片
在这20多场音乐节中,记者发现,讨论杯装水的声音并不鲜见,在合理范围内,大多数观众认可场地内的“溢价”行为。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间,多数音乐节将杯装饮用水价格控制在3元至8元不等,比如泰安新青年音乐节大杯水售价3元;北京草莓音乐节饮用水5元,脉动18元,推出99元无限续杯的饮品活动;天津泡泡岛音乐节官方饮品站矿泉水5元;江苏太湖湾音乐节矿泉水6元,可乐等碳酸饮料12元;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大杯水5元一杯,免费提供小杯水……相较来说,同期举办电音节的物价比大众音乐节更高,比如杭州风暴电音节推出了39元官方水袋,观众可在场内多次接饮用水;三只羊集团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合肥DXYG-VAC音乐节最初定价20元一杯水,在引发争议后降价至10元。
图片
谁决定了饮品溢价?
有观众为“解渴”自带黄瓜
“小杨哥”电音节高价水风波尚未平息,5月11日、12日,济南林俊杰演唱会举办期间,同样出现了场内杯装饮品卖15元至25元不等的情况,被观众吐槽“吃相难看”。记者在网传的餐饮价格表上看到,冷饮容量分为中杯、大杯和超大杯。
一位现场观众告诉新黄河记者,她在安检处看到很多被扔掉的矿泉水,“规定不让带水,对观众来说进场馆买水是必须的事情,这样的话,再抽象的定价也不得不买。”她认为演出场所水价贵一些很正常,只要不离谱都能接受,“即使加了一片柠檬,水的成本也不会高,个人感觉合理价格在10元左右可以接受。”另一位观众同样表示,她在现场亲眼看到工作人员将售价2元一瓶的纯净水和一片柠檬倒杯中,“不买很渴,买了感觉自己是大冤种。”
图片
13日,新黄河记者电话联系到演唱会主办方山东有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不清楚饮品定价的事情,无法回答相关问题,“这里面部门挺多的,不知道哪方负责这一块。也不清楚到底是我们公司负责售卖还是演出场地的人售卖。”有观众晒出5月11日晚购买20元一杯水的付款记录,收款方为青岛优食汇餐饮有限公司,新黄河记者多次拨打该企业电话,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也有歌迷提供了在济南奥体中心观看其他演出时的饮品消费记录,“去年5月14日,济南薛之谦演唱会上6元一杯水,也可以自己带空杯子。”
图片
图片
演唱会、音乐节的水价究竟由谁决定?对于观众来说,观看演唱会从排队进场到演出结束,起码要3个小时以上,参加一场音乐节的时间更久,最长能达到8小时。长时间待在封闭的场地中,喝水是刚需,资深乐迷小罗告诉新黄河记者,以前有很多人想办法带水果黄瓜、一次性袋装水“解渴”,“安检不严格的时候可以带进去,但被要求丢掉的时候更多。”
“一杯水卖20元,有点过分了。”一位从事音乐演出行业十余年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多数音乐节的杯装水卖到10元已经是高价,即使是在更小众、成本更高的电音节里,20元/杯的饮用水也不常见。
影响音乐节商品定价的因素有哪些?谁拥有定价权?该业内人士表示,各演出公司(主办方或承办方)可能会根据音乐节的收入情况干预商户的定价,“一般来说,主办方会对音乐节商户售卖的东西进行限价。我们会收取商户一定的保证金,如果出现宰客或者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会扣除押金。这些在招募环节就会跟商户讲清楚。”据介绍,音乐节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摊位费和品牌招商,艺人演出费用占据了主要成本。举办一场音乐节,观众人数和票价区间决定了门票收入的上限,想要提高收入,或许只能从品牌招商和摊位上想办法。
图片
该业内人士分析,演出现场出现20元一杯的高价水,可能是主办方自己设定的,也有可能没有对商户定价进行限制,某电音节“喊冤”只是将责任推卸给外包公司,“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主办方收取商户的摊位费过高,摊主为了收回成本,不得已抬高了商品价格。”
律师解读:
观众如认为商品溢价不合理,可留存证据合理维权
针对演唱会、音乐节的高价水现象,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山东泉泽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晓东。金晓东律师表示,音乐节属于特定环境,从常理上来分析,音乐节物价会比外面贵一些,但具体价格没有一个绝对量化的标准,“目前,价格范围、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由工商部门来确定,但没有明确绝对的价格范围。”
图片
关于工商部门是否会管控演唱会、音乐节的物价,金晓东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大型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的主办方或承办方应该将活动从设立到结束的所有细节向当地的相关部门主动报备,“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会登记涉及到的商品买卖行为,但登记的具体程度和细节,会有不同的管理。比如有的要求比较细,需要把售卖商品、经营者、价格等内容全部明确登记,有的可能会比较松散,只需要登记经营者的数量,不会报备得太详细。”金晓东表示,在大型活动中,商品价格不属于最优先报备事项,“优先报备事项肯定是基于安全的,而像商品价格问题,有些地方的管理可能比较宽泛。”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竞争法律事务部主管合伙人王菲律师此前向媒体表示,大型体育、文娱等活动场地或场馆内,禁止观众携带违禁物品、食品饮料等物品主要因为公共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两方面的需求,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群体事件等,威胁场馆安全和秩序。“此类操作有法可依,有惯例可循,不违法。”而针对高价水现象,王菲律师认为,音乐节摊位卖水的定价行为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应当依照价格法的规定,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自主制定,“如果利用音乐节活动场地相对封闭,供应商范围限定的特殊优势,将大众基本需求的商品定价过高,则有可能侵害消费者以合理价格购买商品的权利,违反经营者公平交易义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原则。消费者可以要求商户开具相应的收据或发票,保存好消费凭证。也可以保留消费过程中的录音证据、现场照片及视频,方便后期举证。金晓东建议,如果观众发现演唱会、音乐节的商品定价不合理,可以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在涉及这么多人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工商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派出人员核实,到现场督导、整改问题。”
记者:李睿 实习生:徐硕璟 校对:汤琪 编辑:邢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