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伍”创造大能量,武汉妇女小组“一组一特色”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武芙萱
“在线蹲一个裁缝铺给裤腿扦边。”“书包拉链坏了有地方修吗?”“要打竞赛但衬衣扣子掉了怎么办?”……这些以往常常困扰大学生的生活小事,对武大在校大学生来说都能解决了。
图片
武大爱心织补妇女小组
高校内成立爱心织补妇女小组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大学爱心织补妇女小组,宿管阿姨正拿着针线为学生缝补衣服。
“学生们不会针线活儿,把衣服扔了又怪可惜的,我就常常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帮他们缝缝补补。”爱心织补妇女小组组长陈庆利表示,能给学生们带来一些温暖那就值了,看他们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作为小组组长的陈庆利是武汉大学后勤集团宿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她介绍,在校内发现会缝纫技能的学生少之又少,坏了的书包拉链、掉了的纽扣,常常无从修补,于是牵头在宿管阿姨中组建一支5人的爱心织补妇女小组,长期为学子们提供免费的缝补服务,用“针”情服务关爱学子。
“我们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带领妇女小组成员肩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双手服务好师生,同时带动更多高校女职工为街校社联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庆利笑着说。
如今,妇女小组的几位阿姨也已经是学校片区有名的“缝补师”,提到爱心织补妇女小组的每一位阿姨,武汉大学的大学生们纷纷夸赞阿姨们的缝纫技术超级好,每次看到阿姨们为自己缝补衣服的样子就像看到妈妈一样亲切。
图片
武大爱心织补妇女小组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的彭旭告诉记者,宿管阿姨的手艺很棒,好多衣服本来只能舍弃,但是经过阿姨的妙手,衣服又像新的一样了。
据悉,武汉大学爱心织补妇女小组的5位成员虽不是专业的缝纫师傅,但她们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用4、5把裁剪用的剪刀,用娴熟的双手穿针引线,不同程度、不同款式的破损衣物最终都能恢复如初。
一针一线皆关情,小小举动暖人心。5位妇女用她们的爱岗敬业、认真细致、无私奉献展现了女性力量的和谐美好。爱心织补妇女小组用针线传递温情,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成为武汉大学校园中一道靓丽的景色。
妇女小组激发大能量
像这样的特色妇女小组,在武汉还有很多。武汉经开区的“瀛火虫”妇女小组开展普法教育宣传,为留守儿童安全保驾护航;汉阳区“春风十里”妇女小组把教育培训、综合维权、帮扶救助等精准服务送到女性户外工作者身边;新洲区“瓜兴果实”妇女小组,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群众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建设,帮助农村妇女成为本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片
武汉经开区“瀛火虫”妇女小组
自2022年起启动妇女小组组建工作以来,武汉市妇联积极探索,在全市打造地域型、兴趣型、功能型等各类妇女小组4330个,以妇女小组建设破解妇女群众身边最小单元妇联组织覆盖之“难”。其中,涌现出一批作用发挥好、示范带动强、工作品牌突出的妇女小组,激活了基层“最小”组织的“最大”能量。
目前,武汉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推选出100个管理好、品牌优、满意度高的市级示范妇女小组。同时,武汉市妇联把妇女小组作为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探索形成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宣传机制等系列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妇联组织嵌入、工作融入、队伍加入基层治理体系。
(来源:极目新闻)